广东解放的宝贵历史经验
发布时间:2025-01-10        作者:       

75年前,在中国人民解放战争进入决战决胜的紧要关头,广东党组织在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大力发展华南游击战争,不断壮大革命力量,配合人民解放军南下大军胜利完成了解放广东的历史重任。回顾这段历史,总结宝贵经验,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战线长、任务重、情况多

广东解放是在远离中央和北方解放区的艰难环境中进行的,整个战役呈现出战线长、任务重、情况多等特点,广东各级党组织以坚决果断的作战配合和复杂多样的斗争形式成就了这段辉煌历史。

在全国解放战争和华南游击战争发展趋势的共同影响下,经华南党组织策动,1949年5月14日,国民党广东保安第十三团成功起义,带动保安独立第一营、第十二团、第九区专署相继起义,配合当地边纵解放了粤东各地。粤东起义使华南分局提出的两大边区“打成一片”的战略任务得以实现,解放华南的战略总基地基本形成。为加速解放进程,更好地领导解放后的建设工作,中央委派叶剑英主持华南工作并组建新的中共中央华南分局。9月7日至24日,叶剑英主持召开赣州会议,制定军事行动计划,讨论组织、支前、接管广州等工作,并作《关于广东情况及今后任务的报告》,为“两广作战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会议结束后不久,人民解放军兵分左、右、南三路进军广东,10月2日,广东战役正式打响。在华南边纵的配合下,由第四兵团组成的右路军突破敌军“湘粤联合防线”,由第十五兵团组成的左路军攻破翁源、新丰、佛冈、花县(今花都)、增城后直逼广州北郊和东郊,由两广纵队和粤赣湘边纵队组成的南路军掐断敌军南逃后路,三路大军形成合围广州之势,迫使国民党军弃城而逃。10月14日,广州宣告解放。右路军未进广州转而向西追敌,最终在两阳地区(阳江、阳春)合围敌军主力,于26日将其全歼在平冈、白沙墟一带。至此,广东战役以歼敌6.2万余人的战绩胜利结束。11月7日,人民解放军发动粤桂边战役,歼灭白崇禧集团和余汉谋集团残部共10.6万人,加快了国民党内部的分崩离析。广东大陆解放后,海南岛和广东沿海岛屿的解放被迅速提上日程。1950年4月16日,华南分局、广东军区和广东省人民政府联合发表《告海南岛同胞书》,号召海南人民行动起来,配合解放军解放全琼。当晚,人民解放军第四十三军、第四十军强渡琼州海峡。次日凌晨,在琼崖纵队和大军先遣部队的配合下胜利登陆海南岛北部海岸。5月1日,海南岛宣告解放。8月,广东沿海岛屿相继解放。至此,广东胜利解放。这不仅粉碎了国民党盘踞华南、伺机反攻的迷梦,而且为巩固新生人民政权、促进国家和平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五个“坚持”克敌制胜

坚持统一谋划、缜密部署,这是广东胜利解放的根本前提。解放前后,党中央对广东工作高度关注。按照中央指示,新的中共中央华南分局在挺进广东前,要认真研究解放华南的作战计划,解决党政军机构组成、支前工作、接管城市政策等问题。据此,赣州会议得以召开,为此后全面开展华南地区工作打下基础。党的领导人更是对解放广东的战略布局精心谋划部署,多次作出具体作战指示,为广东解放指明方向。粤东起义后,毛泽东以中央名义电复华南分局,庆祝其“伟大胜利”,要求“巩固这些胜利”,作出集中主力向广州、韶州、赣州方向攻击,以迎接第四野战军等详细部署。广州解放后,毛泽东作出“乘胜追击”的电示,指明国民党军队的逃跑方向和应对策略。第四兵团根据电报精神,将国民党军聚歼于两阳地区。粤桂边战役中,针对白崇禧的“南线攻势”,毛泽东作出“在廉江化县茂名信宜之线布防”等决定,第四兵团迅速完成布防,作了既阻击敌军又适时转入反攻和歼敌的准备。为解放海南岛,毛泽东命令第四野战军“以四十三军及四十军准备攻琼崖”。华南分局遵照命令,全力配合、筹划渡海作战。广东解放的历史证明,在党中央的统一指挥统一谋划下,武装力量方能发挥出最大效能。只有坚持中央决策部署的引领,才能将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坚持统一战线、策动起义,这是广东胜利解放的重要法宝。华南分局正确运用军事统战策略成功策动国民党将领起义,推动了广东乃至华南解放进程。以粤东起义为例,它不仅促使该地区敌我兵力发生了利于我军的变化,更起到了示范效应,加速了后续战役进程。在南下大军入粤的关键时刻,国民党始兴县自卫队1300余人在粤赣湘边纵队策动下起义,配合歼灭国民党两个团,破坏了敌军设置在南雄、始兴的第一道防线。在左路军开进广州的重要时刻,保警大队2000余人在地下党的策动下起义,13个警察分局也纷纷反正,协助解放军维护政权交替时的广州治安。在南下大军向西追击敌人时,国民党两支当地部队经粤桂边纵队策动,先后于湛江西营(今霞山)、梅茂县博铺镇(今吴川博铺)起义,致使国民党军在阳江、阳春停留数日,为解放军追击敌军赢得宝贵时间。广东解放的历史证明,统一战线能够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是中国革命克敌制胜的重要法宝。

坚持军地协同、密切配合,这是广东胜利解放的整体优势。南下大军与华南游击纵队、地下党组织通力合作,有力打击了负隅顽抗的敌人,确保了战争的最终胜利。广州解放前,地下党组织通过各种渠道揭露国民党阴谋,搜集传递敌军军事情报,宣传我军的进军形势和胜利消息,团结领导各种进步力量进行护厂护校斗争,为解放军顺利开进广州提供了有效配合。广州解放后,粤桂湘边纵队和粤中纵队配合向西追敌的第四兵团卡住西江要道,切断敌军西逃之路,实现了毛泽东“不使敌向广西集中”的战略部署。在我军追上敌军并形成包围之势后,第四兵团在粤中纵队的配合下发起总攻,歼敌4万余人,余汉谋集团主力被消灭。广东解放的历史证明,军地互为支持、鼎力配合促成了战争的胜利。各方力量团结一心、共同奋斗,不仅为革命提供了强大合力,也是创造历史伟业的必由之路。

坚持机动灵活、创新战术,这是广东胜利解放的关键所在。解放广东的大小战役生动诠释了因时因地变化战略战术,是永远不变的胜战法则。两阳围歼战中,我军未按原建制使用部队,而是打破固有思维模式,根据部队态势和特点进行组织编制,有效缩短了追敌时间,实现了边追击边调整的策略。具体行动时,我军采用灵活多变的作战方式,分左中右路军进行平行追击和超前拦阻,力求两翼前出切断敌退路,协同尾后追击部队聚歼逃敌,为成功包围并一举歼灭逃敌提供了保障。海南岛战役中,解放军面对缺乏渡海作战经验等不利因素,采取“积极偷渡,分批偷渡与主力部队大规模强渡相结合”的方针,分两批四次冲破国民党封锁偷渡登岛。这不仅增强了大军强攻海南岛的信心,而且促使渡海作战方针转变为以木帆船为主、争取部分改装机器船,大规模渡海作战得以提前实施。根据具体情况转变作战策略,使得海南岛战役开创了我军胜利渡海作战的先例,创造了木船战胜兵舰的奇迹。万山群岛战役中,解放军采取逐岛攻击、依岛攻击、突然奔袭等作战方针,实行陆海协同的作战策略,摧毁了国民党军队对珠江口的封锁。解放军以小舰打大舰的战绩,获得了毛泽东“应予学习和表扬”的嘉奖。广东解放的历史证明,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是以劣势装备战胜优势装备的制胜之道,铸就了战争制胜的不二法门。

坚持争取民心、汇聚民力,这是广东胜利解放的力量源泉。广东解放离不开广大群众的全力支援,彰显了人民战争的磅礴伟力。1949年10月1日,中共中央华南分局发表《告广东人民书》,广东人民响应号召,开展了轰轰烈烈的迎军支前工作。为进一步组织动员支前力量,10月27日,广东成立省支前司令部,指示各地党组织“必须迅速准备自己的力量,组织支前机构”。在广东战役和粤桂边战役中,广东军民为南下大军提供军需供应、修路修桥、抢运伤员等支援服务。至12月底,全省供应军粮209万担,组织民众161.4万人,修复公路1069公里,募集资金近40亿元,广东人民为战争胜利作出巨大贡献。在海南岛战役中,支前工作更是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1950年1月2日,中共中央华南分局发出《关于支援海南岛作战的决定》,在全省征集船只、招募船工,协助海上练兵。琼崖军民同样掀起支前热潮,筹粮筹款、搜集情报、输送干部民工、建立伤员救护站,全力以赴支持渡海作战。广东解放的历史证明,战争不仅是敌我双方的军事角力,更是民心向背的较量,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前进的根本力量。只有紧紧依靠人民,才能战胜一切艰难险阻,书写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答卷。

 作者:安娜

来源:《南方》杂志2024年第25期

责任编辑:杨炳峰

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室新媒体矩阵
广东党史微信
广东党史与文献研究微信
红讲台微信
南方+党史精读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