蚁光炎:舍生取义赴国难 山河不忘丰碑存
发布时间:2025-01-22        作者:       

主要生平

蚁光炎(1879—1939),广东澄海人,著名爱国侨领、抗日英烈,泰国工商界大实业家、慈善家。自小出身贫苦,青年时期移居泰国谋生,后经营航运业和火砻业致富,成为商界翘楚,热心慈善事业、教育事业。1936年至1939年间,任泰国中华总商会主席,带领华侨积极支持抗日救国运动,协助“抗联”开展募捐支援八路军、新四军抗日。1939年在泰国牺牲,成为海外著名侨领中第一个为祖国而牺牲的抗日英烈。

蚁光炎

他17岁赴南洋创业,成为著名华商;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他挺身而出,倾尽全力支持祖国抗战,大声疾呼“反抗侵略,全力救亡”,立下了“因公牺牲,慷慨赴难,虽死而在所不惜”的铿锵誓言。他,就是爱国侨领蚁光炎。

蚁光炎一生拼搏、追求正义,他的爱国爱乡情怀、无私奉献精神,一直在后辈中代代相传、薪火不息。

蚁光炎纪念亭位于汕头市桑浦山麓七日红公园内


丰碑永驻 砥砺初心

这个国庆假期,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迎来了一波旅游小高潮,游客们通过红色旅游重温红色历史、感受家国情怀。记者来到位于桑浦山麓七日红公园内的“蚁光炎纪念亭”,几位师生正在热烈地交流着“观后感”——“蚁光炎的动人事迹家喻户晓,感动着、激励着、振奋着我们”“他的故事和精神时时刻刻、世世代代影响着我们”……

蚁光炎生于汕头市澄海区,年轻时漂洋过海到南洋谋生,成为泰国巨商,后任泰国中华总商会主席。近日,在汕头市委党史研究室有关同志的帮助下,记者详细了解这位爱国侨领的故事,感受他报效祖国、大义凛然的光辉一生。

1879年,蚁光炎出生于澄海东里南畔洲村。蚁家是贫苦人家,租来几间屋,几分地,以种菜为生。3岁时,他的父母亲由于贫穷和操劳过度相继去世,接着已婚的哥哥也离开了人间,生活的重担便落在嫂嫂和两位姐姐肩上。

嫂嫂和姐姐节衣缩食让蚁光炎进学堂读书,八九岁时,他终于进了村塾。他聪明强记,念过的课文都能背诵,字也写得十分工整。可惜只念了3个月,家里就揭不开锅了,他只好辍学投入繁忙的劳动。但他很懂事,会自己找书看,向有学问的人积极请教,日积月累,学会了读报,写便条,写信,记简单的账。

艰辛的生活让蚁光炎成熟得早,他不仅养成艰苦奋斗的品格,也深刻明白底层人民的不幸。儿时的蚁光炎比同龄孩子高大健壮,他很小就学着干各种农活。到了十五六岁时,成了全家的顶梁柱,也是村里一班青少年的“带头雁”,为乡人做了很多好事。

1895年,年仅17岁的蚁光炎为了让家人过上更好的日子,前往越南谋生,之后辗转来到泰国曼谷。起初在曼谷湄南河畔一家酱园当杂工,不久调到码头当装卸工。

酱园老板看到蚁光炎不仅体格健壮、工作勤奋,而且忠厚可靠,遂调他当领班,不久又把押运货物的任务交给他,后来甚至连报关也交托他去办。这几项任务使蚁光炎得到更多的锻炼,为他日后自行创业提供了一些宝贵经验。

彼时,湄南河下游至出海口这段河道由于多年的泥沙淤积,需用大批小船驳货。蚁光炎看准时机,将多年来省吃俭用积存的300泰铢用来购买小驳船替人拉货,驳运业务快速发展,他的事业从此开启。

蚁光炎与林森


海纳百川 自强不息

蚁光炎经营有方,加上他勤奋节俭,30多岁时已积蓄了一笔财富。他和5个要好的朋友成立了一个公司,起名“六顺”公司,后改为由其独资的“六顺兴”公司,事业兴旺,之后再扩展为“光兴利”公司,执航运牛耳,成为商界翘楚。

在航运业站稳了脚跟后,蚁光炎便想向其他行业发展。他看准泰国大米出口数量上会逐步增加,国际市场对大米质量的要求也将更高的趋势,判断火砻这个行业大有发展前途。他先租下一家火砻“光兴泰”,试做了一年,取得经验后又于第二年、第三年买下另外两家火砻“兴顺利”和“光顺泰”。这些这火砻在后续的运营中都取得很好的经营成效。

此后,蚁光炎还涉足当时不被看好的“紫胶”行业,出资买下大片土地,建立紫胶园和大型加工厂。过了几年,不出他所预料,国际市场紫胶价格暴涨,他的事业又跃上一个崭新的台阶。

上世纪30年代中期,高棉合和隆酒厂因姓蚁的股东与外姓股东有纠纷,经营管理不善,酒厂处于混乱状态。为挽救这家酒厂,该厂姓蚁的股东派人来向蚁光炎求助。蚁光炎认为,只要管理得好,酒厂是可以继续发展下去的。他投入巨资把外股买下,并派了得力助手去管理,使这个酒厂迅速恢复和发展起来。

此外,蚁光炎还创办了一些大商店、机器厂、电影院、照相馆以及梓梗(虫胶)林,并与泰人合作兴办橡胶厂、甘蔗园、麻栗(柚木)笆和开发挽薄荒滩等。

上世纪30年代,蚁光炎的事业如日中天,在泰国成为知名的工商界人物,事业遍及泰国、越南、柬埔寨,在促进泰国经济发展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蚁光炎先生荣任泰国中华总商会第十五届主席,图为蚁光炎先生在光华堂致词,前届主席陈守明先生在座


德耀中泰 善行天下

蚁光炎心地善良,富有公益心。在艰苦创业、勤俭致富之后,他首先想到的是还有许多贫穷的人民在受苦挨饿,还有许多学龄儿童像他儿时一样在失学,还有许多国计民生的问题必须解决。

蚁光炎对潮汕地区的教育事业一直很关心,在故乡南畔洲村创建了南洲小学,还慷慨资助了澄海中学、潮阳西关学校、汕头海滨中学等学校。

在泰国,蚁光炎竭尽所能帮助贫苦的华人子弟获得求学的机会,他先后捐资兴建或资助泰国多所华文学校,是暹罗中华中学、新民学校、中声学校、华侨学校、俊才学校等学校董事会主席。

泰国民间慈善机构“报德善堂”创办于1910年。1937年,经泰国政府批准为合法的慈善团体后,报德善堂召开第一次赞助人大会,蚁光炎当选第一届董事长。从此以后,报德善堂组织救灾,拨款助学,协助难民,收容孤苦老人,救济贫穷儿童,开办华侨医院等,发展成为泰国有影响的慈善机构,而且随着岁月推移将救灾赈灾活动从泰国扩展到其他国家。

据《报德善堂第一届堂务报告书》载:“蚁光炎先生出任本堂董事长,为时不久,对日抗战即告爆发,蚁先生身为侨社领导人,对协助抗战,曾尽最大努力。本堂能于非常时期,对国家侨社,微有贡献,皆蚁氏领导之功。本堂所属之华侨医院,即于此届产生,由黄兴夫人徐宗汉女士主持揭幕典礼,其院址暂设本堂后座全部。”

人们常称赞蚁光炎,只要祖国所需,他均踊跃参加。1922年粤东、闽南发生“八二”大风灾及1931年我国北方发生黄河大水灾,蚁光炎都毅然拿出巨款救助受灾的同胞。平时,他大量“散财”,兴举“一切惠乡里,助侨胞,施教育,行慈善”的好事。

蚁光炎曾出任泰国中华总商会主席、华侨报德善堂董事长、中华赠医所主席,还有潮州会馆、天华医院、火砻公会等华侨社团的重要职务,在泰国侨界中地位斐然,是泰国百万华人的侨领。他带头致力于中泰友好、社会繁荣、公益福利、家乡救灾、抗日救国等活动,为泰国社会和祖国故里作出了重大贡献。

一九三八年二月二十日,逻华侨报德善堂第一届全体执监委员合影,左五为蚁光炎,左一为郑午楼


不畏强暴 舍生忘死

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军进攻我国东北沈阳北大营,国民党采取不抵抗政策,将东北军撤回关内。全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号召下,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怒潮。当时泰国华侨对国民党的不抵抗政策很不满,也掀起了抗日救国的群众运动。

素有爱国热忱的蚁光炎表现尤为突出,他不仅让自家企业抵制日货,而且动员其他商家抵制日货,他不仅慷慨解囊,捐献巨额资金救国,支援东北义勇军和上海的抗战,而且动员其他商家共同捐出巨额款项,助力祖国抗战事业,沉重地打击了日本的战时经济。

在日军铁蹄步步进逼、民族危机日益加深的情况下,1936年初泰国中华总商会换届时,泰国各界侨胞都推选急公好义、矢志报国的蚁光炎担任总商会主席,以便更好地带领侨社开展救亡图存运动。蚁光炎不负众望,连任第十五届、第十六届主席。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蚁光炎还通过组织义演、舞“救国醒狮”、号召素餐过年等形式在侨胞中筹募爱国捐款,并带头认购救国公债,为祖国抗战筹措了大量的外汇资金。

为解决祖国抗日将士御寒之需,蚁光炎曾以华侨慈善机构“报德善堂”的名义组织侨胞捐献衣物,三天之内就把泰国的布匹买光了。

滇缅公路开通后,蚁光炎还带头捐献卡车,发动华侨机工回国服务。此外,香港八路军办事处成立后,他曾向八路军、新四军捐赠卡车、药品,并多次给予汇款支持。他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我们都是中国人,救国人人有责”。

为了传递抗战消息,蚁光炎联合其他爱国侨胞创办了《中原报》,很快便成为当时泰国华文报中销量最多的报纸和宣传抗日的重要舆论阵地,激励了侨众的拳拳爱国心,打击了日伪敌人。

蚁光炎不仅积极发动泰国华侨以财力、物力和人力支持祖国抗战,而且还冒险回国。1939年5月13日,蚁光炎赴韶关参加广东省参议员第一次会议,会上他以保护归侨、救济民食两个问题,提请当局注意解决。6月,汕头及潮汕其他部分地区沦陷,他不顾日机轰炸,为救济灾民继续在广东各地奔走。

在上世纪30年代的泰国,执政的銮披汶当局实行亲日政策,因此蚁光炎的抗日行动面临更多的困难和阻挠。日敌、汪伪曾对他进行种种挑拨、利诱和威胁,要其停止抗日活动,均遭严词痛斥和断然拒绝。于是,敌人阴谋策划了针对他的暗杀活动。

1939年11月21日晚10时许,蚁光炎驱车前往曼谷耀华力路的杭州戏院接妻子和妻妹,埋伏在门口的特务突然窜出,四声枪响后,蚁光炎倒在血泊之中,鲜血染红了亲人的衣裳。在弥留之际,他仍用微弱的声音嘱咐家属:“我虽死,尔等免用痛心,中国必定胜利!”

蚁光炎牺牲的噩耗令中泰两国悲痛不已,在追悼会上,华人同胞高呼着蚁光炎的遗言:“中国必定胜利!”

蚁光炎是首位为抗日捐躯的海外侨领。人们没有忘掉他,泰国曼谷、广东汕头建有他的纪念堂及纪念亭,西安碑林中存有于右任先生为他手书的墓表。他留下了英名,留下了炽热的爱国主义情怀。

蚁光炎先生偕夫人迎接黄兴夫人徐宗汉女士(前排右四)来泰国宣传抗日


相关链接

情系桑梓 建起村里第一所学校

蚁光炎热心兴办教育事业,既是他回报社会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他爱国爱乡的又一表现。

南畔洲村是蚁光炎的故乡,南洲小学最早就是由蚁光炎创办的。当时,蚁光炎从旅居地泰国回到家乡,看到村里没有一所学校,心里十分难过。于是,他与乡亲们商量,由他个人出资建起一幢2层楼的房子,创建了村里的第一所学校——南洲小学,使这个小村子有了第一所小学,让村里许多没有机会念书的穷孩子有了入学的机会。

改革开放以后,原来的南洲小学旧址现在已经改办成幼儿园,而新的南洲小学在海内外乡贤的鼎力支持下于1987年易地重建。1993年,蚁光炎家族捐资在学校建了蚁光炎纪念堂。

蚁光炎纪念堂


供稿单位:中共汕头市委党史研究室 汕头融媒集团

(来源:2024年10月18日《汕头日报》 第08版)


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室新媒体矩阵
广东党史微信
广东党史与文献研究微信
红讲台微信
南方+党史精读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