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锐:他参与创建了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
发布时间:2024-05-31        作者:       

主要生平

熊锐(1894—1927),广东省梅州市梅江区人,是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和中山大学的创建者之一。1913年梅州中学毕业后先后在泮坑乡启化小学、梅南龙文公学任教,并从事革命宣传活动。1918年初,东渡日本求学。1919年夏,从日本回国参加革命。同年冬考入留法预备学校。1920年5月,赴法国、德国学习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探索革命道路。1922年2月初,参加周恩来建立的共产主义组织旅德支部1923年6月,熊锐与周恩来、邓小平、聂荣臻等,都以个人身分加入中国国民党。同年11月至次年1月,任中国国民党旅欧执行支部政治委员;后与朱德等组织国民党驻德支部。1925年1月,被选为国民党驻德支部宣传委员。1925年秋,奉命回到广州,从事培养干部和开展马克思主义宣传工作。1926年初,在毛泽东等人开办的广州政治讲习所担任教授,1926年二三月间,为中共广东区委举办的党员训练班上课。1926年4月,到广东大学专修科学院任教,后兼任广东大学附中校长,同时,应邀到妇女运动讲习所讲授《国际问题》和在广州劳动学院担任教授。7月,熊锐为国立中山大学筹备委员会委员,积极参与筹备事宜。1927年初,熊锐在黄埔军校入伍生部的政治部和国民革命军第三军的军官学校工作。4月,被国民党逮捕秘密杀害,时年33岁。

被恩师举荐出国留学

熊锐,原名新寿,又名维新,号君锐。1894年6月15日出生在梅县新塘尾村(今梅州市梅江区三角镇新塘东路)朝锡第公祠的一个侨商家庭。从小聪颖的他在10岁时就能写出 1000多字的文章,被老师作为范文在班上朗读并张贴。他在梅州中学读书时深受老师称赞,尤其是爱生如子的古直先生更是对他悉心栽培,循循教导。

熊锐中学毕业后,先在梅县桂里小学任教员,与杨雪如等人帮助学生组织读书会,介绍进步书籍和刊物给学生阅读,鼓励学生上进。后被调任广东高要县县长的古直先生聘为文书。1913年,熊锐在汕头《大风日报》当编辑,同时为《真言日报》撰稿。为不埋没这个有为青年,古直致函曾伯谔(梅州冷圃的创办人、辛亥革命梅州光复的领导人之一),商量送熊锐出国留学。 

1918年,在恩师古直等人的帮助下,熊锐远渡重洋,到日本东京大学留学,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1919年夏,熊锐在五四运动的激励下,愤于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我国,毅然离开日本回国。

参与创建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

五四运动后,蔡元培、吴敬恒、吴玉章等人组织了华法教育会,总部设于巴黎,在北京、上海、长沙、广州等地设立分会,组织留法勤工俭学预备学校,选送学生留法学习。熊锐参加上海留法俭学会、中华职业教育社招考留法勤工俭学预备科学生的考试,以优异成绩被录取。经过半年学习,参加了华法教育会组织的第十二届赴法学生团。1920年5月19日,熊锐与赵世炎、肖子璋等130人,怀着到近代思想启蒙和工业革命发源地欧洲学习先进思想、先进技术,以振兴中华的强烈愿望,乘坐“阿尔芒勃西号”轮船,从上海起航赴法勤工俭学。在旅途中,熊锐和赵世炎等被选为“学生自治团”负责人,负责管理同学的生活和娱乐。经过一个多月的航程,于6月16日抵达法国。先后在法国杜尔•罗杜路公学、巴黎大学和德国佛莱堡大学学习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


1920年6月15日,“阿尔芒勃西号(法)”轮船抵达法国马赛时合影

艰苦的求学和做工经历,使熊锐与邓小平、陈毅等一大批勤工俭学生深刻了解工人阶级所受剥削,对资本主义社会弊病有了直接认识。在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影响下,他们接受了马克思主义,走上革命道路。

1922年2月,周恩来从巴黎到柏林,在留德学生中建立了中共旅德支部。熊锐参加了旅德支部,积极从事革命工作。他与周恩来、刘清扬等经常在张申府家举行座谈会,由周恩来主持讨论国内外形势问题。

为了更好地带领留学生和华工开展革命活动,1922年6月初,熊锐与周恩来、赵世炎、李富春、聂荣臻、刘伯坚、陈延年等人在巴黎布伦森林中召开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成立大会,选举赵世炎、周恩来、李维汉三人组成中央执行委员会,赵世炎为书记。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为便于秘密斗争,规定每个人都取一个假名。熊锐取名“尹常”(“允常”)。1923年2月,经中共中央建议,国内团中央批准,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改名为旅欧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并成立旅欧总支部。与此同时,周恩来、赵世炎等又将旅法、德、比等国的中共党员组织起来,成立了中国共产党旅欧总支部。

熊锐为发展壮大党、团组织,积极工作,他经常到柏林康法街中国留法同学会与勤工俭学学生接触,介绍他们参加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1944年4月18日,周恩来致信李富春,谈及有关旅欧“少共”情况,其中,熊锐参加了成立会


“少共”成立之后,“少共”内部又成立了共产主义研究会,用以推动马列主义学习运动。同年8月,“少共”公开出版了油印月刊《少年》,以宣传马列主义为宗旨。后来,《少年》改为《赤光》半月刊。《少年》和《赤光》在加强党、团员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宣传我党的方针政策方面,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国内外均有很大影响。熊锐经常在《少年》《赤光》发表文章,传播马克思主义学说。如:《赤俄最近之经济状况》《哈佛罢工的经过》《过去一年之德意志》《新苏俄联邦与帝国主义》等,介绍苏俄等社会主义革命与帝国主义国家状况。 

1923年6月,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制定了革命统一战线方针后,帮助国民党进行改组,实现国共第一次合作。在欧洲的熊锐和周恩来、邓小平、聂荣臻等,都以个人身分加入了中国国民党。同年11月至次年1月,中国国民党旅欧执行部和巴黎通讯处(即国民党巴黎区分部)先后成立,周恩来任国民党旅欧执行部总务主作,李富春任执行部宣传科主任,熊锐任政治委员,聂荣臻任巴黎通讯处处长。随后,熊锐与朱德等又建立了中国国民党驻德支部。驻德支部于1925年1月2日至3日召开会议,熊锐与朱德等5人被选为国民党驻德支部执行委员会委员,朱德为组织委员、熊锐为宣传委员。

回国致力革命宣传工作

1925年,国民党左派邓演达赴欧洲游历,认识了熊锐,力邀其回广东工作。同年秋,经中共旅欧支部批准,熊锐偕同其德籍夫人海薇回到广州,主要从事培养干部和开展马克思主义宣传教育工作。

1926年初,李富春、谭延闿、林伯渠、毛泽东等人为解决湘军的编余人员安置和为北伐战争培养干部,他们以国民党中央名义开办政治讲习班,聘请熊锐与萧楚女、张太雷、恽代英等许多社会著名活动家为教授。熊锐讲授《帝国主义之由来及其性质》问题,为培养北伐干部作出了贡献。

1926年二三月间,中共广东区委先后举办了两期党员训练班,熊锐为训练班的党员上课,熊锐主讲的《共产主义与共产党》《什么是共产主义》等课时给党员们很大启发。

1926年4月,熊锐任广东大学专修科学院社会学系副主任、教授,主讲政治经济学。他对学生进行社会科学的教育,勉励学生认真学好各门课程,争取优异成绩,准备为祖国效力。他锐意改革教务工作,对学生进行革命思想教育。国民党右派对他的教学活动诸多刁难,阻挠他制定对学生思想教育的计划,熊锐愤然辞职。

1926年6月,中华全国总工会党团和省港罢工委员会党团联合决定加强对罢工工人教育,开办广州劳动学院,聘请熊锐、邓中夏、萧楚女、恽代英等人担任教授。熊锐在身兼多职的情况下,利用晚上时间,每周到该院讲授《世界革命史》,连续8周,把世界各国近代、现代革命史讲完。系统地讲述了英国产业革命、法国1789年的大革命,德国、意大利、荷兰等国的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的独立战争,日本明治维新简况,俄国1917年10月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并向各地工会领导干部介绍世界各国工人运动史,使学员们大开眼界,增强了开展革命斗争、开展工人运动的信心。

9月,国民党中央妇女部在广州开办妇女运动讲习所,培养妇女运动干部。熊锐和邓颖超、萧楚女等被聘为教授,熊锐讲授国际问题。在这繁忙时期,熊锐仍经常撰写文章和翻译《唯物史观》等著作,送《人民周刊》发表或交国光书店出版。

参与创办中山大学

1926年7月,国立广东大学改名国立中山大学,熊锐为国立中山大学筹备委员会委员之一,积极参与筹备事宜。熊锐与众多著名共产党人如: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肖楚女、恽代英、吴玉章等,被聘请主讲学校特色课程或发表演讲。他和其他早期中国共产党人一样,在中山大学的校务管理和人才培养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他在担任中山大学文学院社会学系副主任、教授时,认真对大学生讲授社会科学知识,介绍世界各国社会简况,马克思、列宁主义产生的背景,社会发展规律和我国社会学概况,使这批高等学院的学生懂得了社会学知识。

其时,国立广东大学附属中学曾一度划出归广东省教育厅接收办理,并改名为中山中学,经何香凝提议,时任校长的戴季陶任命熊锐为中山中学校长。上任后,锐意革新教务,对青年学生传播革命思想,聘当时国立中山大学的知名学者郑伯奇、穆木天、杨贤江、黄枯桐、王星拱等著名学者分别担任各门课程的教授。


  

1926年6月22日,熊锐出席筹备中山大学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详见《国立广东大学周刊》1926年7月5日第58期


  

1926年9月4日,熊锐在中大革新讨论中,就修改中山大学章程一事发表见解《中山大学之革新》,详见上海《民国日报》,1926年9月14日第四版

 

投身国民革命

1927年1月,经邓演达的推荐,熊锐担任国民革命军第三军政治教官和黄埔军校政治教官。他与校内学生一同高唱校歌“以血洒花,以校为家,卧薪尝胆,努力建设中华”,教育军官学好政治、军事知识。那时,中国共产党在革命策源地的广州设立中共广东(两广)区委,陈延年为区委书记,熊锐兼任宣传委员会委员。有一天,熊锐对中华全国总工会省港罢工委员会基层组织作报告,他说:“革命就是我们的事业,身体就是我们的本钱。本钱越雄厚,事业越发展。”“省港大罢工已经给英帝国主义以极为沉重的打击,也必定能为打倒军阀,打倒帝国主义的走狗北洋军阀,作出更大的成绩。”熊锐积极工作,热诚待人,很健谈,与革命同志联系密切。周恩来、邓颖超、邓演达、萧楚女、恽代英、熊雄、孙炳文、李森、刘尔崧等同志常到他的住宅商谈革命工作,或谈怎样加强国民革命军、黄埔军校的政治教育,或谈有关支持省港罢工工人反帝反军阀斗争等问题,或谈宣传工作和开展工农青妇运动等问题。

熊锐不仅积极从事培养干部工作,而且针对广东时局和群众运动状况,撰写文章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方针政策,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指导群众运动。他是中共广东区委出版的《人民周刊》和共青团广东区委出版的《少年先锋》的主要撰稿人之一。如,在《少年先锋》发表的《“赤祸”--红十月》,在《人民周刊》发表《人类的新史--“红十月”》《列宁与国民革命》(一)等许多篇战斗檄文,指出必须有一个布尔塞维克化、列宁主义化的党,才能领导革命取得胜利。他于1927年1月17日,在《人民周刊》第38期以笔名“尹常”发表《卢森堡与李卜克纳西被难八周年纪念》一文中,介绍卢森堡和李卜克纳西的斗争事迹,在总结其失败的教训时指出:“我们也不忘当时缺少一个布尔塞维克化、列宁主义化的党”他的观点,论证了建立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的无产阶级政党的重要性,驳斥了右派攻击马克思主义的谬论。

用自己的血鼓励后起的同志

在国民党右泒分子不断制造事端,向革命工农团体挑衅的情况下,熊锐与总政治部后方留守主任孙炳文等经常在一起研究应付时局的办法。国民党反动派在上海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广东开始以“清党”为名,大规模捕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在如此严竣的形势下,他对劝自己出走的余桂生(时任共青团中山大学地方委员会宣传部部长)说:“共产党人万万不能见危就跑,如果将来牺牲了,只好用我们的血来激励后起的同志了。”

4月15日凌晨,国民党广东当局突然发动政变,调动大批武装军警搜查各工会和进步团体,逮捕大批共产党员和工农运动领导干部,熊锐在家中被国民党反动派逮捕,先押在南关戏院,后被解往南石头监狱。熊锐被捕后,在严刑审讯中,坚贞不屈,4月22日,他与萧楚女、邓培、毕磊、沈春雨、何耀全等被敌人秘密地杀害于广州南石头监狱,为共产主义的壮丽事业献出了自己光辉的一生,时年33岁,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牺牲的革命烈士。

  

1927年5月11日,《晨报》对熊锐、萧楚女等共产党员被杀害的报道


昔日的战火烽烟虽已消散,但革命先辈的英雄浩气却永驻人间。为更好地学习、宣传、继承和发扬熊锐烈士密切联系群众、积极工作、热诚待人的革命工作作风,2020年梅江区区委、区政府将熊锐烈士的故居——朝锡第打造成“抗战时期华南教育历史梅州展陈馆”“中山大学与梅州展陈馆”“熊锐生平事迹展陈馆”,分为“华南教育历史文化展”与“寻路法兰西——中共旅欧支部史料展”两大区域,欢迎您来参观学习。

  


参考文献:

1.中共梅县县委党史研究室编《梅县革命人物》(第一辑),一九九一年六月出版。

2.中共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委员会办公室编:《南粤英烈传》。

3.中山大学档案馆李敏玲:《中山大学熊锐教授》,2022年8月18日。

                (曾君玲,中共梅江区委党史研究室)

 



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室新媒体矩阵
广东党史微信
广东党史与文献研究微信
红讲台微信
南方+党史精读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