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达飞:他的名字被镌刻在人民空军英烈墙上
发布时间:2024-05-17        作者:       

主要生平

冯达飞(1901—1942),又名冯洵,广东连县(今连州市)人,1924年冬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广西教导总队和警备第四大队机枪连连长,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第二纵队第二营营长、司令员,红七军二十师五十八团团长、教导队队长,湘赣军区河西教导队总队长,红军第八军代理军长兼红军学校第四分校校长,抗日军政大学第二大队大队长,新四军教导总队副总队长兼教育长、第二纵队副司令员等职。他在大革命时期就投身于航空事业,是我党我军的航空先驱和开拓者;他学过联合兵种作战,长期致力于军事教育、军事理论研究与宣传,被周子昆称为新四军中的军事理论家。1942年6月,在茅家岭监狱被国民党秘密杀害。2017年11月3日,冯达飞烈士的名字在其牺牲75年后被镌刻在人民空军英烈墙,并且排在名单的第一部分——“人民空军成立前”。

 大革命时期就投身于航空事业

1919年9月,冯达飞考入广东陆军测绘学校,后转入西江讲武堂。1924年5月,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学习后,参加蒋先云等组建的“青年军人联合会”,开始接受马克思列宁主义教育,对中国革命的认识不断提高,同年冬加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1月毕业后,又转入广东国民政府创办的广东航空学校学习,成为航校第一期10名学员之一,这10名学员中,刘云、冯达飞、万鹏、郭一予是中国共产党员,唐铎、王翱、王勋是入党培养对象。学习期间,在物质条件和环境十分艰难的情况下,他们仅靠两架教练机,开展严格的飞行训练。此外,冯达飞和唐铎还在刘云带领下多次驾机参加了东征讨伐陈炯明的战斗,成为我国最早驾驶战机作战的共产党人之一,并且在实战中提高了驾机技术和实战经验。当年8月20日,冯达飞和刘云、唐铎、王翱、王勋等6人,由广东国民政府选派赴苏联空军第二飞行学校接受高级飞行训练。1926年4月,利用假期游历了意大利航空大学,德国陆军大学将校组等。6月,转入苏联基辅混成军官学校(陆联)东方班炮兵科学习。

1927年春,冯达飞回国,年底参加广州起义。起义失败后,他回到故乡东陂,积极宣传革命,介绍苏联见闻。

1929年夏,奉令到南宁担任广西教导总队和警备第四大队机枪连连长,秘密开展革命活动。同年12月,参加百色起义,先后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第二纵队第二营营长、司令员。在率队挺进桂黔边界开展游击战争中,冯达飞率二纵指战员攻下贵州榕江晶城。回师右江后,百色城已被敌人占领,在攻城战斗中,他命令把山炮调到前沿,并亲自测定、瞄准,以高超的炮科技术,用仅有的三发炮弹,炸掉了敌堡,使部队重新夺回百色城。

1930年9月,红七军进行整编后,改任二十师五十八团团长,并随军部攻打四把、长安,占领全州。部队到达湘桂粤三省交界的桂岭时,改任教导队队长。1931年1月19日(农历十二月初一)下午,红七军到达连县东陂镇,由于敌人造谣污蔑,大部分居民逃避出走,冯达飞积极联络乡亲,宣传党和红军的政策,攻破敌人谣言;军部设在冯达飞家的厅堂。当晚军政委邓斌(邓小平)、军长张云逸、总指挥李明瑞、经理处长叶季壮、参谋长龚楚、二十四师师长李谦齐聚冯达飞家厅堂开会,决定部队从东陂转道星子,向湘赣方向挺进。邓小平在《七军工作报告》曰:“估量北江此时还无重兵,如能迅速行军,通过北江干路是可能的。”

1月21日,红七军抵达连州城外后,带领有关人员同商会会长谈判筹款;护送一批伤病员到惠爱医院治疗。在向湘赣边区进军途中,率领教导队和五十八团二营,全力抢渡乐昌河。重新接任五十八团团长后,率团连续取得攻打安福、茶陵、安红和袁州的胜利,有力地配合了中央红军第二次反“围剿”。在湘赣根据地,担任湘赣军区河西教导队总队长。1932年2月,湘赣红军独立第一师和独立第三师合编组成红军第八军,他任代理军长兼第四分校校长。

1932年4月19日,中央红军在攻克福建漳州时缴获两架飞机,其中一架基本完好,中央军委决定将其修复并开回瑞金。冯达飞等人受命赶到漳州,对飞机进行认真地检查、修理,并在“五一”驾机在漳州上空散发传单。5月中旬,在红军撤出漳州前夕,冯达飞与其他人员凭着过硬的航空飞行技术,在没有导航设备和飞机线路图的情况下,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试图将这架被命名为“马克思”号的飞机驾回中央苏区首府瑞金。

因此,从冯达飞的经历来看,他是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当之无愧的航空先驱与重要开拓者,是中共空军史上首批飞行员。

长期从事军事教育

1927年,冯达飞从苏联回国后,由于他的特殊经历和特长,他的主要经历是从事军事教育,主要精力也是花在军事教育方面。

1931年春,在湘赣苏区,由红七军教导队、西路教导队、红二十军干部队组成的河西教导队,设在永新县城福音堂,冯达飞任总队长。河西教导队除了培训赣西红军指挥人才外,还为赣西南地区培训地方武装游击队、赤卫队骨干,不到半年,就培养了400余名军事干部。11月,河西教导队更名为中国工农红军学校第四分校,冯达飞任校长,杨茂任政委。1932年下半年从福音堂迁至东里颜氏大宗祠。四分校设军事队、政治队、特科队三门专业学科,学员平时以学习和训练为主,战时配合主力部队牵制和打击敌人,是集军事训练与政治学习于一体的培训班。军事训练有枪弹射击的有效距离、射击要领,投掷手榴弹、模拟战斗等。政治课主要学习马列主义基本常识,《俄共党史》和《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等课程,学校共开办了5期,培训学员2500余名,为保卫、巩固和发展湘赣苏区发挥了重要作用。期间,冯达飞还参加第二、三、四、五次反“围剿”斗争,他的军事才能得到了充分发挥。

1934年10月,冯达飞编入陈赓领导的“红色干部团”参加长征,到达延安后先在抗日红军大学、庆阳步兵学校任军事教员,接着任抗日军政大学第三期、第四期第二大队大队长,培养了大批红军军事干部。1938年8月,奔赴皖南抗日前线,任新四军教导总队副总队长兼教育长,主持总队日常教学和训练工作,两年多时间里累计培训了军事干部4000多人。在教学上,他注意理论联系实际,运用毛泽东同志关于敌后游击战的思想,结合部队所在地处于江南丘陵、水网地带的特点,把战士们拉出去,在风雨中摔打,培养勇敢顽强的战斗作风,迅速提高了部队的战斗力。

在从事军事教育工作中,冯达飞把自己渊博的军事知识和丰富实践经验、理论思考运用到工作中去,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军政人才,不愧是我党我军经验丰富的优秀军事教育家。

致力于军事理论研究和宣传

冯达飞在革命生涯中,在全身心投入军事教育和敌对斗争的同时,又不断总结经验,进行理论思考,并且把这些经验和思考写成文章、编成教材。他任中国工农红军学校第四分校校长期间,翻译了俄文教材《红军步兵筑垒》,编写了《阵中要务摘要问答》,这些都是分校的重要教材和部队作战的重要指南。同时,他还撰写军事文章《军中小词典》,在中共中共和苏维埃中央政府机关报《红色中华》连载。

在全民族抗日战争开始后,冯达飞参加由毛泽东主持并题写书名、抗日战争研究会具体组织的“抗日战争丛书”的编写工作。该套丛书分为三册,其中第一册是《抗日游击战争的一般问题》(第七章是毛泽东的《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第二册是毛泽东的《论持久战》(首次以单行本公开出版发行),第三册是郭化若、周纯全、陈伯钧、李振远、谭家述、刘少卿、冯达飞、陈奇涵合著的《抗日游击战争的战术问题》(1938年8月,由延安解放社出版发行),这套丛书是指导八路军和新四军开展抗战和敌后游击战争的重要指南。

其中,《抗日游击战争的战术问题》一书以朴实的语言,具体精确地划分战斗中的“敌”“伪”“民”,力求灵活、精准打击敌人,充分体现了毛泽东关于人民战争的思想。该书不但反映了我军军事理论方面的建树,而且在实战中的指导作用非常大,为抗日战争及解放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历史性贡献,也是冯达飞等作为我党优秀军事理论家的见证。

《抗日游击战争的战术问题》首次出版发行之后,因需求量大,被多次大量再版发行。据不完全的统计,此后再版的有:解放社1939年版、抗敌战争研究会1939年版、中国文化社1939年2月版、中国文化社1939年4月版、江淮出版社1941年版、大众日报版(时间约在1939年到1942年底之间)、胶东联合社版(时间约在1940到1948年间)、东北军政大学总校编委会1946年12月版、东北书店1947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江苏省军区司令部也曾于1965年翻印此书。

1939年2月15日,冯达飞创办了作为新四军喉舌的《抗敌》杂志,并任抗敌编辑委员会主编,到1941年元月“皖南事变”近两年的时间里,《抗敌》杂志共出版了75期。《抗敌》杂志连续刊登冯达飞等人总结交流建军作战方面的军事理论和经验教训的文章,无论在新四军或在上海、安徽、江西、江苏等新四军影响所及的民众中,都起到有力的宣传作用和指导作用。

据当时担任新四军二支队三团参谋的王培臣1983年8月9日回忆:1939年春,冯达飞陪同新四军副总参谋长周子昆到新二支队三团指导军政训练工作时,周子昆向王培臣等人介绍:“冯达飞……学过联合兵种作战,专门学过飞机、大炮、坦克的技术作战。总之,他在我新四军中是军事理论家,大家包括我应向他学习。”可见,冯达飞作为一名优秀的军事理论家是名不虚传的。

血洒上饶

1941年1月,驻在皖南的新四军奉命开赴长江以北,突遭国民党七个师的重兵围攻,新四军第二纵队副司令员冯达飞在叶挺军长统一指挥下,率部奋力突围,在石井坑大血战中大腿中弹负伤,隐蔽在农民家中,不幸为特务发现而被逮捕,被因禁于上饶集中营的西山监狱。

冯灰飞被捕入狱后,国民党派三战区政治部主任邓文仪以黄埔军校同学的身份进行软化、诱降,他义正词严地说:“你们既晓得我是黄埔军校毕业的,可见得我反对蒋介石并不是盲目的;我到过苏联,可见得我晓得共产主义是怎么回事。那么还有什么话可说的呢?”从而打破了敌人对他的幻想。在狱中,冯达飞还开设了马克思主义讲座,收了许多“学生”,每天给难友宣传马列主义。因此被敌人扣上“煽动暴动”的罪名,钉上两副铁镣,并把他转移到七峰岩监狱。但他不管到哪里,就在哪里宣传马克思主义,鼓励难友们斗争到底。经无数次审讯,率部始终坚贞不屈。l942年6月,国民党特务把冯达飞转到茅家岭监狱秘密枪杀,时年41岁。

冯达飞牺牲后,军长陈毅叹息失去了一位亲密战友和抗日名将,称赞“冯达飞是个人才,多才多艺,文武双全。”毛泽东主席听到噩耗后,连声叹息:“人才难得,可惜!可惜!”

1951年,连县第一届人民政府根据华东军区司令员陈毅颁发的《烈士证书》,授予冯达飞故居为“光荣之家”,并挂匾于门首。1958年,东陂区人民政府报县政府同意,把冯达飞故居所在的东陂街豆地坪命名为“达飞巷”,并在故居大厅内加悬“革命之家”的匾额。

冯达飞故居于1996年8月被连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连州市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7月被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1月被清远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清远市委宣传部公布为清远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2年7月冯达飞故居和冯达飞将军纪念馆一起被中共清远市委确定为清远市第一批中共党史教育基地。2018年3月被广东省委宣传部确定为首批广东省红色革命遗址重点建设示范点。

    (清远市史志办公室)

 



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室新媒体矩阵
广东党史微信
广东党史与文献研究微信
红讲台微信
南方+党史精读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