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生平
周其鉴(1893—1928),广东省广宁县人,大革命时期广东农民运动的先驱。1918年3月,考入广东省立第一甲种工业学校染织科读书。1921年秋加入中国共产党。1922年秋,从“甲工”毕业,参加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广东分部工作,组织“爱群通讯社”,参加工人运动。同年冬,当选为社会主义青年团广东区委候补委员和广州地委委员。1923年,参与领导广州油业工人大罢工。1924年3月,被委任为中共广东区委农民运动委员会委员兼国民党中央农民部特派员,集中精力从事农民运动。4月,回到家乡广宁,领导广宁农民运动。1925年5月,周其鉴出席广东省第一次农民代表大会,当选为广东省农民协会执行委员会委员,随后兼任广东省农民协会西江办事处主任;其间,兼任毛泽东主办的第六届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教员。1927 年4月,被派往北江地区,兼任北江巡视员,组织武装斗争。7 月底率领工农革命军到南昌参加八一南昌起义。10月中旬,当选中共广东省委候补委员。随后,回到广州,积极参与广州起义的准备工作。广州起义失败后,转移到清远继续坚持革命斗争。1928年2月1日,被反动派秘密杀害,时年35岁。
读书不忘救国,领导学生运动
1893年4月6日,周其鉴出生于广宁县寺前铺(今南街街道)新楼村一个没落秀才家庭,在家排行第7,又名周莹祥、周奉贤、周阿七。周其鉴自幼勤奋读书,在父亲开办的私塾就读几年,15岁时入文治学堂高等小学读书。在父亲启蒙、熏陶下,周其鉴博览群书,四书五经、孔子百家等古籍无所不读。受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等论述的启迪和《革命军》《警世钟》《猛回头》等进步书籍影响,还写下了读书心得。1918年春,勤奋好学的周其鉴考上位于广州的广东省立第一甲种工业学校(以下简称“甲工”)染织科。初到“甲工”追求新知识的的周其鉴,在“工业救国”的思想影响下,希望将来为振兴实业出力,以报效国家。为此,他发奋读书,孜孜不倦地学习和钻研,如饥似渴地吸收各类知识。
随着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在“甲工”就读初期,周其鉴就经常和同学们谈论时局,抨击北洋军阀的腐败无能,与同学阮啸仙、刘尔崧、张善铭等在一起阅读《新青年》《每周评论》等进步刊物以及《阶级斗争浅说》《唯物史观》《社会主义史》《阶级斗争》《通俗资本论》等革命书籍,研究俄国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学说,探索救国救民道理,逐渐认识到“工业救国”的道路是行不通的,只有走俄国工人阶级所走的道路,才能救中国。
立志报国的周其鉴对学生运动倾注了极大的热情。五四运动爆发的消息传到广州后,周其鉴和阮啸仙、刘尔崧等以极大的政治热情起来响应,积极发动同学行动起来组织“甲工”学生会,周其鉴当选为学生会会长,发动全校师生参加上街游行示威。“甲工”成为广州市学生运动的中心,有“红色甲工”之称。周其鉴、阮啸仙、刘尔崧、张善铭被誉为“甲工”的“四大金刚”。他们还走出校门,到社会去宣传和组织群众开展爱国运动。发动广州其他学校举行罢课,积极发动组织成立“广东省中等以上学校学生联合会”(以下简称“中上学联”),周其鉴当选为“中上学联”副会长,发动、组织、领导广州地区的学生运动。周其鉴在与“甲工”当局的斗争中,开始展现了他的卓越组织才能,在学生中树立了威信。
开展革命群众运动的锻炼和马克思主义的哺育,使周其鉴的思想觉悟迅速提高。1921年秋,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进步学生变成一名无产阶级先锋战士,成为中共广东支部早期党员之一。周其鉴在中共广东党组织的领导下,不仅积极参加校内各种活动,而且经常关心社会上的各项革命活动,并注意将校内外的活动密切结合起来。
为了团结广州地区的青年学生,抵制和清算帝国主义利用教会学校进行宗教宣传等活动,周其鉴和阮啸仙、刘尔崧、刘琴西、廖梦醒等人经过积极酝酿,决定成立“广东非基督数学生同盟”,作为反对帝国主义思想影响和文化侵略的宣传教育阵地。1922年3月,“广东非基督教学生同盟”于广州正式成立,省内各地设立分会,盟员遍布全省。周其鉴被选为“广东非基督教学生同盟”委员会委员。委员会设立出版、财政、演讲、文牍、庶务等股,负责领导和处理日常具体工作,周其鉴分工担任文牍股主任。
参与广东社会主义青年团工作
1922年5月,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在广州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成立全国性的青年团组织机构。会后,周其鉴等积极发动先进的青年入团,参加出版团刊《青年周刊》工作,协助制定团的文件。其间,周其鉴当选为社会主义青年团广东区委候补委员和广州地委委员,负责教育宣传工作。
当时,广东地区党组织处于初建时期,党团员人数比较少,并处于秘密活动状态。广东区社会主义青年团为了更广泛地团结各阶层青年,开展各项活动,决定公开组织新学生社,作为社会主义青年团的外围组织,领导广东地区青年运动的进行。经过一段时间筹备,1923年6月7日,广东新学生社正式成立,总社设在广州司后街,省内各地设立分社。周其鉴被选为总社执行委员会委员。
新学生社是在社会主义青年团直接领导下,以社会主义青年团员为核心,吸收各校先进青年参加。它仿效社会主义青年团那样,有严密组织,入社要经过申请介绍和批准手续,并要遵守新学生社所制定的严格纪律。新学生社建立初期,广州地区社员虽只有118人,但遍布十校,都是各校很活跃分子。
在周其鉴等领导下,新学生社根据青年的特点,经常组织发动广大青年学生开展各种活动。新学生社设立体育运动委员会、平民夜校、白话剧社、旅行团、图书报社等机构,并出版发行了《新学生》半月刊。周其鉴积极为《新学生》撰写文稿,报道工人运动、青年学生运动消息,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对青年学生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教育,激励青年学生坚持革命斗争。
经过周其鉴等领导人的努力,新学生社组织发展迅速,至1924年上半年不到一年时间,社员便发展到五、六千人,遍布广东省内各地,香港、广西、福建不少地方也设有新学生社的分社,新学生社逐渐成为一支协助社会主义青年团团结各阶层青年,积极参加各项革命活动,并在其中起到一定积极作用的力量。
领导广州油业工人大罢工
在学生运动不断发展的同时,广州的工人运动也有了进一步发展。周其鉴服从组织安排,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工人运动中来。
1922年秋,周其鉴于“甲工”毕业。在此期间,他的五兄周其淞正在广州图谋扩大织造厂的经营,要周其鉴去掌管厂务。周其鉴婉言加以拒绝,他自愿放弃个人优裕的物质生活条件,并遵照党的指示,毅然参加广东劳动组合书记部广东分部工作。他和阮啸仙、刘尔崧、冯菊坡四人,积极联络广东总工会内的油业工会、轮船工会、革履工会、机器工会等团体,组织了爱群通讯社,作为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广东分部公开宣传活动的机构。爱群通讯社,设在广州市惠福中路玉华中约20号二楼,出版《星期报》,以指导和联系工人群众斗争。
周其鉴经常以爱群通讯社新闻记者的公开身份,深入工人,到油业工人、轮船工人、革履工人、机器工人和纺织工人中去采访新闻,撰写反映工人受压迫剥削状况和工人进行革命斗争文章、消息报道。利用采访新闻的机会,与工人促膝谈心,向工人学习,并给他们介绍列宁领导十月革命和国内外工人运动的情况,宣传革命道理,散发油印的《共产主义ABC》《阶级斗争浅论》等小册子,向工人群众开展革命斗争宣传。其中,以在油业工人的工作成绩尤为显著,多次受到党组织的表扬。
1923 年夏,党派遣周其鉴到广东油业工会工作,正遇上资本家拒绝解决工会会址问题,他抓住这个时机,教育工会干部认识“资本家是唯利是图,想方设法骑在工人头上,象榨油一样压榨工人血汗”的本质,宣传党的革命纲领,讲解工人团结斗争的革命道理,启发广大工人自觉地克服陕隘的地方观念和行会思想,加强了工人阶级内部的团结。周其鉴还十分注重在实践中培养骨干分子,开展建党建团工作。他吸收了胡超、侯桂平等入党,建立起党、团支部。在党支部的领导下,组织了有党员、工人积极分子和理事胡超、侯桂平等人参加的“十人团"。经中国劳动组合书记广东分部同意,以“十人团”为核心,开展改组工会的工作,把会长制改为委员制,清除了工贼,吸收了先进工人参加工会领导机构,整顿和加强了工会组织,为有效地领导油业工人进行革命斗争作了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准备,当时团广东区委在给团中央的报告中说:“现尔崧、其鉴加人C. P,油业组工作,情形颇好,将来可望发展。”
当时油业工人待遇非常恶劣,以五个工人为一班操作作一条榨,每天共得一元三角,平均每个工人分不到三角钱,生活非常苦,连自己也养不活,更谈不上养育父母妻儿。1923年9月,党领导广州油业工人要求增加工资的罢工斗争。油业工人提出了增加工资、改良待遇的正当要求,遭到资本家无理拒绝,广州的工人被抓进了警察局审问,周其鉴代表工会去谈判,资本家以每条榨合款二百元与罢工工人斗下去,广州数千油业工人开始大罢工。
广州油业工会坚决团结工人,解决罢工中遇到的实际生活困难, 使罢工斗争健康发展。其间,周其鉴还到番禺县,向油业工人介绍广州油业工人团结斗争的经验、发动和组织该县工人罢工。当东莞县的资本家勾结官僚,指使商团军和工贱扣押油业工会代表,殴打工人破坏罢工斗争的时候,他又亲临现场,指挥数万工人反对商团军和工贼, 面斥反动县长袒护资本家的阴谋行为,迫使资本家承认错误,给受伤工人赔偿医药费。
罢工浪潮由广州扩展到番禺、南海、顺德,波及广东全省。这场罢工坚持了3个月之久,给资本家以沉重的打击,使他们在经济上受到巨大损失,不得不要求油业工人派代表谈判复工问题。周其鉴遵照中共组织的指示,召开党支部和工会干部会议,研究谈判斗争策略。通过谈判斗争,资本家被迫答应榨油旺季到来时,每条油榨每日增加工资8角,并赔偿工人在罢工期间遭受的经济损失。罢工斗争终于取得了胜利。
这次轰动南方的油业工人大罢工,充分显示了工人阶级具有坚强的组识性和纪律性,使周其鉴认识到工人阶级的确是一支伟大的革命力量。
开展广宁农民运动
1924年初,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建立后,周其鉴被委任为中共广东区委农民运动委员会委员,兼任国民党中央农民部特派员。从1924年春开始,他遵照党的指示,集中精力从事农民运动。
4月上旬,周其鉴以中央农民部特派员的身份率领一支由共产党员、社会主义青年团员和油业工会工人共30人组成的队伍奔赴广宁开展农民运动。4月10日在广宁县江屯墟成立广宁农会筹办处,周其鉴担任筹办处主任。
周其鉴深入农村,采取墟期演讲、逐乡宣传和挨家挨户谈话的方式,号召农民团结起来,组织农会,开展斗争。经过10多天的紧张工作,便在江屯、潭布、拆石、螺岗、荷木咀等地建立起农会组织。这是广宁最早成立的5个乡农会,入会农户达到3000多户。
8月11日至13日,周其鉴召集成立全县农民协会,并制定出了切合实际的斗争纲领,农民运动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到10月上旬,全县共建立19个区农会,57个乡农会。10月6日,广宁县第一届农民代表大会在县城南街学宫举行,会上通过了成立广宁县农民协会、组织农民自卫军、开展减租运动等重要决议。周其鉴被选为县农民协会执行委员会委员长。
广宁县农民协会成立后,广泛开展减租运动。反动地主不甘心失败,想法设法破坏农会,叫嚣“谁杀死周其鉴,可以赏给白银1000元”。面对威胁,周其鉴毫不畏惧,坚定地说:“地主们纵使杀一个周其鉴,也杀不尽千千万万个周其鉴。”
11月,潭布、江屯和扶溪等地的地主组织“保产大会”和“业主维持会”,成立反动武装“业主军”,勾结当地军政右派头目捣毁农会会所,杀害农会干部,气焰十分嚣张。周其鉴不畏强暴,充分运用斗争策略,争取大多数,最大限度孤立和打击中国国民党右派及反动地主民团势力。他和彭湃率领农民自卫军,在国民党左派领袖廖仲恺派遣铁甲车队等武装力量的支援下,严厉镇压地主反动暴行。在攻打潭布江姓地主炮楼的战斗中,周其鉴和彭湃临危不惧,冒着枪林弹雨,亲临第一线指挥战斗,一举摧毁广宁地主阶级这个顽固堡垒。在胜利的鼓舞下,潭布、螺岗等区乡农会迅速得到恢复,原来持观望态度的农民也纷纷加人农会,农会的声威大振,农民协会的犁头大旗,在广宁上空高高飘扬。广宁县农会在激烈的武装斗争中成长壮大,到1926年5月,全县乡农民协会有239 个,区农民协会25个,农会会员增至66122人,占全省农会会员总数 1/10强,仅次于海丰县而居全省第二位。
周其鉴等领导广宁农民以武装斗争夺取减租胜利的做法,在全国农民运动中很有影响,曾受到中共中央的高度重视和充分肯定,在党的文件中时有提及。中共早期领导人之一的蔡和森,曾在《向导》上撰文介绍广宁减租运动,赞扬它是“历史的大事变”,"最足以显明工农阶级自觉的参加国民革命后的影响和特性。”1926年初,毛泽东也在他的文章中予以肯定,指出海丰、广宁县的武装斗争,是对付最反动、最凶恶的地主阶级所必须采取的斗争形式。
随着农民运动的深入发展,涌现出一批思想觉悟高、政治立场坚定、积极参加农民运动,坚决与国民党右派和地主劣绅作斗争的积极分子。周其鉴吸收了政治觉悟较高的工人李爱和农民高玉山等8名积极分子入党,组成中共广宁支部,周其鉴担任党支部书记。这是西江地区最早成立的中共支部,也是广东成立最早的几个农村中共支部之一。
1925年5月,周其鉴出席广东省第一次农民代表大会,并当选为广东省农民协会执行委员会委员。为把农民运动置于党的领导之下,中共广东区委决定成立中共西江地方执行委员会,周其鉴任书记。地委机关设在肇庆镇南街五经里关帝庙,这是西江地区第一个全区性的党组织。同时,广东省农民协会执行委员会为更好地指导西江地区农民运动,在肇庆设立西江办事处,周其鉴任主任。中共西江地委和西江办事处成立后,周其鉴把广宁的建党经验和农民运动经验推广到西江各县,至1926年4月底,西江地区的农会会员达11万人,有力地促进了西江地区党组织和农民运动的蓬勃发展。
1926年5月1日,广东省第二次农民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周其鉴率领西江地区农民代表出席参加。他在会上作了《西江办事处会务报告》,概述了一年来西江地区农民斗争的经过,揭露地主豪绅破坏农民运动的卑鄙手段和罪行,热情地赞扬农民的革命精神和斗争成果。大会批准了这个报告和通过了《西江办事处会务报告决议案》。省农民协会执行委员会充分肯定了周其鉴领导农民运动的成绩和经验,要求“全省农民不但要向摧残我们的敌人进攻,而且应把广宁的农友作为模范,去联合各界的革命群众,谋我们的共同利益”。在这次大会上,周其鉴当选为省农协会五个常务执行委员之一,与彭湃、阮啸仙等共同领导广东全省农民运动。
发展曲江农民运动
北伐战争前夕,为加强对北江地区农民运动的领导,支援北伐战争,省农协会委派周其鉴任省农会执委会常委兼北江办事处主任,前往整顿曲江县农民协会,发展农民运动。
周其鉴到北江后,充分依靠当地党组织和农运骨干分子,采取稳妥办法,自下而上改组曲江农会。他仔细观察把持农会的不良分子的言行,深入群众调查了解他们的过去和当前情况,并调派了一批得力干部深入基层宣传发动群众,号召贫苦农民反对把持农会的不良分子,团结起来当家作主,迅速地改组和健全各乡、村的农会基层组织,争取了群众。接着,召开全县农民代表大会,改组了县农协会,将不良分子逐出县农协会领导机关,使农会的领导权真正掌握在贫苦农民手中。
夏收后,曲江县因旱灾特别严重,普遍减收欠收,广大农民纷纷起来要求减租减息。县农会于8月1日召开县区两级执委扩大会议,周其鉴到会,提出按“七成交租”的口号。5日,成立“曲江各界救济旱灾委员会”,周其鉴等人为常务委员。该会成立后,派人到各乡宣传调查,少数反动地主以“曲江田土业佃维持会”名义,于19日向各地寄发“快邮代电”,诬陷曲江县农会妄报灾情,压迫减租,购械备斗,煽动示威。省农工厅长刘纪文训令曲江县署和团警转交县农会,声称“未经省政府核准前,不得擅行减租”。于是,曲江县的地主豪绅气焰嚣张起来,强迫农民按十成交租。周其鉴等人立即以省农会名义,致书国民党中央执委政治会议,向社会各界揭露事实真相,结果将刘纪文撤职,使减租斗争取得了胜利,进一步推动了曲江农民运动的发展。
8月,广东省农协会召开执委扩大会议,根据一天天恶化的形势,决定首先加强农军力量。周其鉴在会上提议开办北江农军学校,以培养农军骨干,加强农会基层组织,壮大农军力量。会议同意了周其鉴的意见。后经北江办事处一个多月的筹备,北江农军学校在韶关开办了。该校办了两期,共培养了240余名农军骨干,加速了该区农民运动的发展,有力地支援了北伐军。
同年夏天,毛泽东主办第六届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周其鉴应聘担任教员,积极参加培养革命干部,给来自全国省、区327名学员讲授《广宁、高要、曲江农民运动状况》。在这之前,他还撰写了《广宁农民反抗地主始末记》一书,并供学员学习。在这些论著中,正确地分析了农民运动的性质和重要作用,详尽而生动地论述了广宁、西江和北江等地农民英勇反抗地主、迅猛发展农民运动的战斗历程和感人情景,总结了我党领导农民进行政治、经济特别是武装斗争的经验。这些论著受到学员的欢迎和党组织重视。毛泽东把它和彭湃的《海丰农民运动》等八个关于广东农民运动的材料编入《农民问题丛刊》,推荐给全国农运干部学习。毛泽东在为《农民问题丛刊》写的序《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中指出:“这部书内关于广东的材料占了几种,乃本书最精粹部份”。他还指出,广东的几种材料给了我们做农民运动的方法,可使我们懂得中国农民运动性质,使我们知道中国的农民运动是政治斗争、经济斗争两者汇合在一起的一种阶级斗争的运动。直到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末,毛泽东在一次讲话中,仍赞扬彭湃领导的海丰县和周其鉴领导的广宁县,是我党独立自主领导农民运动的典型。
开展武装斗争
1927年4月,中国国民党右派在上海和广州等地制造反革命政变后,周其鉴受省委的委派,冒着白色恐怖,前往清远、英德、曲江,组织武装反抗国民党镇压。
在清远县,周其鉴把原县农会改组扩大为“非常时期特别委员会”,着急和训练农军。随后率领该地农军到韶关,会同北江各县农军和粤汉铁路工人纠察队共1200多人组成广东北江工农军,周其鉴任副总指挥。
周其鉴等人率领北江工农军出广东、入湖南,并前往湖北参加了武汉地区各种革命团体召开的集会和革命活动。7月底,周其鉴等遵照党的指示,率领工农革命军到南昌,参加震惊中外的南昌起义。
不久,起义部队离南昌南下,周其鉴亦随军进驻潮汕。后在群众掩护下转移到香港。在香港期间,他不顾个人安危,出生入死,继续坚持工作,并负责安排停留在香港的革命同志潜回广州和其他县,重整旗鼓,坚持斗争,准备参加广州起义。10月中旬,周其鉴当选为中共广东省委候补委员,回到广州积极参与广州起义的准备工作。
周其鉴在为广州起义造舆论的同时,12月亲自到清远主持武装暴动的准备工作,部署行动计划,动员大革命失后转入地下的共产党员恢复党的组织,发动群众重建农会和农军。他考虑到清远农军力量不足,便以广东省农协会的名义,调集花县农军160多人到清远参加攻城战斗,在他的组织和领导下,调动起全县农民武装,组成清远县工农革命军独立团,连同兄弟县农军共400余人,在1927年12月8 日(农历11月初10, 即广州起义前七天)举行暴动,攻占县城。国民党清远县长陈守仁被迫缴印投降。这次武装暴动,声威大振,有力地配合和支持了广州起义。周其鉴随即与花县农军一起开赴广州,支援起义军攻打广州。
广州起义失败后,中共广东省委决定继续发动群众,再举行大规模暴动。派遣周其鉴、阮啸仙、赵自选等去北江地区开展工作。周其鉴到该地区暴动中心清远县和英德县,深入群众认真调查研究,了解敌,友、我三方面情况,协助中共北江特委和县委,整顿和发展党组织,加强党内外思想教育工作,扫除部分党员和群众存在的消极、恐惧情绪,组织武装起义,1928年1月4日,在周其鉴等的领导下,英德县举行了有名的潭洞暴动,狠狠地打击了反动势力。
英勇就义
1928年1月22日,正值农历除夕,周其鉴秘密到清远县葫芦岭活动,潜伏在农会骨干余锦华家,当地的反动地主向敌人告密,年初一(23日)晚上,清远县民团反动头子潘伯良带兵前来搜捕,周其鉴不幸被捕。次日凌晨把周其鉴押回清远监狱,施以惨无人道的毒刑,极尽威迫利诱之能事。在严刑拷打下,周其鉴始终立场坚定,忠贞不屈,大义凛然,表现了一个共产党员的气节。当时,中共广东省委和北江特委曾想方设法营救,清远的革命群众也心急如焚热切盼望救出周其鉴。1月26日(农历年初四)敌人害怕我党组织群众劫狱抢救周其鉴,随即秘密把周其鉴杀害于清远县城西门岗。革命群众闻耗,悲愤万分,冒着生命危险将他的遗体安葬。周其鉴年纪轻轻就为革命献出了生命,牺牲时年仅35岁。
(黄少杏,中共肇庆市委党史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