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10月12日,日军在惠阳大亚湾登陆,开始全面入侵华南。在日军登陆当天,中共东莞中心县委决定组建一支直接领导的人民抗日武装,抗击日军入侵。中心县委通过统战工作,以东莞县社训总队(全县的地方武装)名义,组建了“东莞抗日模范壮丁队”(简称“模范队”),意为坚决抗日的模范部队,部队所有人员均由中心县委动员和选派。
10月15日,东莞抗日模范壮丁队成立大会在县城中山公园举行。模范壮丁队队长由王作尧担任,指导员由袁鉴文担任,队员基本上是党员及爰国青年、中小学教师和中学生。全队100多人,编为三个小队和一个留城分队。部队成立后连夜开展军事训练,次日开往大岭山飞鹅村整训和建立抗日武装基地。随后,中心县委组织各乡抗日武装小组也先后到达,队伍增至200多人。模范队把队部设在飞鹅村,以飞鹅村为中心,活动于连平、上下山门、大雁塘、杨梅圩,莞太公路沿线白沙、龙眼一带,在那里进行军事训练,宣传发动群众,打击零散日军。
10月19日,日军占领石龙,东莞县城告急。中心县委指挥东莞抗日模范壮丁队以及另一支已经掌握的抗日武装——东莞常备壮丁队(简称“常备队”),开往石龙附近东江南岸的榴花塔、峡口、西湖、京山一线布防,历时一个月,击退了日军多次进攻,史称“榴花塔阻击战”。
日军占领石龙后,经常在东江北岸石碣一带村庄烧杀抢掠。为打击敌人的嚣张气焰,中心县委在模范队和常备队中挑选40多人,由颜奇、何与成率领,于11月13日在榴花塔下渡河到达东江北岸的刘屋村,与该村自卫队会合,伺机伏击日军。不料,他们与日本骑兵发生遭遇战,击毙日军1人,王尚谦、樊炳坤、陈德威等11人牺牲,配合作战的刘屋村自卫队也牺牲11人。
11月18日,模范壮丁队于夜间在茶山东岳庙后,迎击由石龙、石滩沿京山西湖进犯的日军300余人,击毙日军先头部队10余人,缴枪10余支。次日,模范队与东莞县壮丁常备队、县政府警队以及茶山集结团队袁敬义部在峡口、茶山、石碣分别截击向县城进犯的800多名日军,将敌击退,共毙伤日军铃多木少佐以下官兵100余人,抗日团队伤亡60余人。
东莞壮丁队的坚决抗敌斗争,在当时东莞社会引起了强烈反响,坚定了东莞各界抗日的信心和决心。东莞模范壮丁队先期在大岭山开辟的游击基地,为后来大岭山抗日根据地和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的创建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来源:《南粤抗战纪事》,中共党史出版社201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