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匏安旧居
发布时间:2023-07-24        作者:       

杨匏安旧居,即杨家祠,位于广州市越秀区越华路116号大院第五幢。

杨匏安(1896—1931),广东香山南屏人(今属珠海市)。1918年,全家迁往北山杨氏家族在广州司后街设立的杨家祠中。1919年,杨匏安在广州积极参加五四运动,逐渐从激进的民主主义者成长为马克思主义者。从1919年5月21日起至同年12月底,他写了近10万字文章,介绍新文化和马克思主义,发表《马克斯主义(一称科学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等文章,系统介绍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政治经济学原理和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斯主义(一称科学的社会主义)》一文的发表时间与李大钊在《新青年》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几乎同时。

他可以说是最早把马克思主义传播到中国的先驱之一,被誉为华南地区系统介绍马克思主义第一人。杨家祠曾是广州党组织早期活动的重要地方。广州共产党小组成立以后,祠内办起了“注音字母训练班”,培养从事基层宣传工作的干部。谭平山、谭植棠、阮啸仙、刘尔崧、冯菊坡、杨殷、林伯渠等及在广州的俄共人员都常来此开会。国共合作后,周恩来、陈延年、邓颖超、李富春、蔡畅、苏兆征等经常在此开会研究工作。

杨家祠原来面积颇大,主要部分为一座两进深的坐北向南的青砖建筑,两侧均有厢房,厢房上有小阁楼,右侧有附祠,后仅存首进。

2019年4月,旧址修缮为杨匏安旧居陈列馆,并正式对外开放。该旧居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广东省中共党史教育基地。

杨匏安旧居外景

杨匏安旧居外景

杨匏安旧居内景

杨匏安旧居内景


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室新媒体矩阵
广东党史微信
广东党史与文献研究微信
红讲台微信
南方+党史精读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