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红色印记 > 红色人物
百年风华·红色故事丨陈肃立:矢志革命,躬身为民

陈肃立(1906-1945.2.25)又名陈兑光,三水县金本镇(今属佛山市三水区西南街道)洲头村人。曾被派往延安参加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第四期学习。先后任第七战区挺进第四纵队(简称“挺四”,下同)参议、政训室政训干事等职。1945年2月在高要县金利被国民党中统特务枪杀。


    陈肃立出生于一个农民家庭。父亲早丧,家兄因生活无着而远渡南洋谋生,全家赖母亲辛劳维持家计。陈肃立年幼时在邻乡骊坑仙观学校读书,后因家贫辍学回乡务农。


    陈肃立年纪稍长,在国民党军陆兰清部当文书。时值北洋军阀统治,连年混战,兵燹贼祸,民不聊生。但南方革命也正兴起,祖国的前途、人民的命运牵动着陈肃立的心。1924年国共实现合作,掀起国民革命高潮,时年18岁的陈肃立带着救国救民的强烈愿望回家乡西区,与陆伟昌、邓熙农、程鸿博等从事农民运动,发动农民组织农会。

    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国民党三水县反动当局亦于4月19日开始大肆捕杀共产党人与革命群众。陈肃立在家乡难以立足,被迫辗转隐蔽,于1928年初远渡新加坡,在同乡黄锡涛开设的广东洋服店料理店务。那时哲学研究者蒋维乔成立佛学会组织,研究马克思主义。陈肃立参加该组织及其举办的工人夜校,积极接受马克思主义思想。

    陈肃立居留新加坡时,国内革命进入新阶段,革命根据地不断壮大。陈身在异国,心怀故土,遂于1930年从新加坡回到家乡。回乡后的一段时间,认真研读从新加坡带回来的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人的革命著作和多种革命文学书籍,确立马列主义的信仰,坚定了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革命意志。次年,在村内创办义学。利用与国民党西区党部负责人的交往作掩护,组织青年编演话剧、讲演,宣传进步思想。


    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东北三省后,继续进逼华北,国家危亡,民族危亡。1936年12月西安事变后,蒋介石被迫接受联共抗日条件,国共两党实现合作抗日。陈肃立在此有利形势下,常到三水中学,向学生讲述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之壮举,介绍抗日战争之有利形势;宣传抗战之道理,鼓励青年投身抗日救亡运动。1937年9月,陈肃立由党组织派往延安,参加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第四期学习。他除了自己追求进步外,还先后鼓励,促成在广州广雅中学读书的表弟卢大林和三水中学学生刘顺联奔赴延安,投身革命。

    1938年10月下旬,日军侵占三水县城河口和西南镇后,准备进犯西区,以图逐步向西江地区扩展。刚从延安“抗大”结业返抵广州的陈肃立,被组织派回家乡开展抗日救亡工作。为组织抗日自卫队,他与进步青年刘芳普等人挨村说服各村的头面人物出钱出物,动员青壮年加入自卫队。同年冬,日军进犯西区。陈肃立奔走各村,号召有枪之勇壮者集中起来,伏击小股来犯之敌。后日军出动大量兵力,步步进逼,抗日军民虽经顽强抵抗,因力量太弱,西区最终沦陷。肃立转移至高要,与当地党组织接上关系,在新桥圩指挥一支地方抗日武装破坏公路,迟滞日军进攻,同时防范汉奸的暗中破坏。1939年,陈肃立受组织派遣回三水,途经广利受到盘查,发现其身上有抗日军政大学衣服和钢盔而被扣留,解至当地自卫团大队部。该团大队长马毓厚,原是黄埔军校出身,性情率直,主张抗日。讯知肃立来历,以礼相待。随后,陈肃立受组织派遣到第七战区挺进第四纵队(简称“挺四”,下同)工作。由于他做事干练,颇受“挺四”司令伍观祺信任,委为参议,后为自卫团副主任。1939年冬,占据广州之日军进犯伍观祺部活动地区番禺、从化、花县等地,前方告急。伍观祺决定调部分政工人员赴前方工作。自卫团副主任赵不忧拒绝调动而与伍观祺发生冲突,离队而去。陈肃立接任自卫团副主任。履职后,致力于上层人员的统战工作,团结进步青年。期间,发展了政训室宣传干事陈更入党,推荐进步青年刘芳普到进步刊物《新生报》工作,壮大党的力量。1940年二三月间,遵照组织指示,妥善安排在广东肇庆暴露了身份、转移到三水的中共西江特委交通站人员宋兆真到“挺四”政工队向华剧团工作。为把伍观祺部改造为共产党掌握的抗日武装,中共西江特委和北江特委先后派出共产党员20多人打入该部,分别建立西特“挺四”支部和北特“挺四”支部。陈肃立属西特“挺四”支部。他配合党组织做了许多抗日宣传工作。


    1940年夏,国民党反动派掀起反共逆流,陈肃立被迫离开伍观祺部。经组织决定,他回到已沦陷的家乡三水县西区,以务农为掩护开展活动。时西区区长李教传为建立和扩大势力,制造宗派纠纷。1940年10月8日(农历九月初八),李教传纠集打手及受其蒙蔽之天湖村民向竹山村袭击,入村抓人抢物,制造仇隙;后又挑拨洲边村与官员村的矛盾,以宗族联盟为幌子,制造大械斗。陈肃立急找各村当权人物磋商,向村民痛陈利弊,指出在民族危难当头,宗族矛盾宜平和解决,把枪口一致对外,及时揭穿李教传之阴谋,制止了宗派械斗的发生。

    1942年10月中共粤北省委遭破坏后,根据中共中央南方局的指示,广东国民党统治区的中共组织停止活动。三水党组织决定,党员能留则留。陈肃立选择继续隐蔽下来,并根据组织决定,接收了张子华(张荣)与陈焕的组织关系,安排他们在洲边小学任教,继续从事秘密活动。是时,中共西江特委书记冯燊夫妇也转移到南三边境的南海县小榄圩,一时无法找到职业作掩护,陈肃立以两担谷作股本,给冯燊夫妇入股“番摊档”。冯燊夫妇得以隐蔽下来。

    1944年夏,西江洪水暴涨,河洲岗前大堤崩决,四乡成泽国,不少村落被洪水冲毁,田地受淹。匪徒趁机行凶抢劫,许多农户家破人亡。陈肃立挺身而出,向金竹乡长陆昌联借来枪械,组织各村联防自卫,使各村民众免受灾上加灾之苦。洪水退后,各乡派员参加筹议复堤工作。陈肃立任复堤总指挥,日夜亲临监管,使堤围得以及时修复。

    1944年7月,在西区活动的中共党员,或奉命调往西江地区,或调入南三大队,惟陈肃立独留三水西区,继续从事艰苦的地下活动。

    1945年2月15日,南海县三区区长、汉奸梁支厦纠集日、伪、顽军大举进攻珠江纵队独立第三大队驻地沙头、小㘵。为减少非战斗人员伤亡,大队领导安排数名女政工队员转移到三水西区,交与陈肃立。陈肃立把她们安排在家中暂避,待部队转移到“新老家”理教后再送回部队。但当时适逢水灾,家中缺粮。为解缺粮之急,陈肃立决定到高要买粮,2月25日,陈肃立独自出发前往高要。中统特务、伪区长李教传得知陈肃立独自渡江去金利时,指派特务陈汉、秦程潜伏于江边。陈肃立一登岸,二人即以枪胁迫,把陈肃立推至荒坡上枪杀,陈肃立光荣牺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