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红色印记 > 红色人物
百年风华·红色故事丨李守纯:重建高明地方党组织的推动者

在高明区,高明县立第三小学(以下简称“高明三小”)被誉为“革命摇篮”。1929年春,在高明籍国民党左派人士陈汝棠的积极筹办下,在当地共产党员的协助下,高明县立第三小学(简称“高明三小”)建成开办。该校宣传反帝反封建思想,实行新文化教育,培养革命种子。1932年,陈汝棠又在高明三小成立抗日救亡组织“力社”。高明三小和力社为高明的革命培养了众多人才。高明三小也是大革命之后西江流域党组织重建的发源地。

在高明三小,共产党人李守纯曾任党支部书记。他大力推动高明和西江地区党组织的重建工作。其后,李守纯任中共高明县委书记,在高明掀起抗日救国热潮,发展了一大批党员、党组织,为高明的革命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以教师身份掩护 重建高明党组织李守纯,原名宋耀宏,曾用名李保明、李名、李守信,1908年出生在广东省花县狮岭黎村的一个农民家庭。14岁那年,因同村恶霸扬言要将他“标参”(即扣作人质让家属赎身),父亲托人把他送到广州沙面某洋行当勤杂工。

第一次国共合作建立后,广东工农运动日益高涨。此时的李守纯正值少年,接受了无产阶级先进思想的教育和熏陶。1925年,李守纯积极投身省港大罢工,进行反对帝国主义和军阀的斗争,因表现优秀,受到党组织关注,被吸收入党。

1927年四一五反革命政变发生后,中共广东区委决定暂迁香港,李守纯等掩护机关撤退后留守广州。随后几年,由于各地党组织遭到国民党反动当局的破坏,中国革命进入低潮。

尽管一度与组织失去联系,李守纯仍然坚定革命信心,秘密联系群众,积极为党的革命事业奔走。其间,他结识了同在香港和上海坚持斗争的共产党员陈勉恕,两人一见如故,携手开展抗日救亡活动。

1933年,李守纯按照组织安排,来到高明三小,以教师身份作掩护,秘密进行党的活动。为了便于开展党的地下工作,李守纯把“宋耀宏”改名“李守纯”。到校后,李守纯一边教书育人,一边参加革命活动,团结了一大批进步青年,并发动群众抵抗苛捐杂税,打击农村封建势力,发展社会进步力量。

这期间,李守纯和陈勉恕致力于遭到破坏而暂时停止活动的当地党组织的恢复和重建工作,吸收多名进步教职员工和青年骨干加入中国共产党,于1936年8月成立中共高明三小支部,陈勉恕、李守纯先后担任书记,促使中断了长达9年的中共高明组织得以恢复和重建。

1936年秋,李守纯受命来到广西,从事党组织的恢复和重建工作。11月7日,在李守纯的建议下,在贵县三罗村召开广西省第三次党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中共广西省工委。1937年7月,李守纯从广西调回高明工作。8月,李守纯参与组建中共高明县工作委员会,任书记。随后,李守纯领导广大共产党员广泛发动民众,于1938年在高明一区、二区先后组织成立青年抗敌同志会、妇女抗敌同志会和儿童抗日救国服务团,成员发展到近2000人,同时发动青年参军杀敌,在高明掀起抗日救国的热潮。

与此同时,李守纯积极贯彻中央指示,大力开展党建工作,分别派出党员骨干到明城和更合地区发展党员,建立党组织。截至1938年冬,高明已发展81名党员,建立9个党支部、4个党小组、1个区委,形成高明党组织发展的第一个高峰期。1939年3月,李守纯任高明县委书记,5月调离高明县。

开展抗日救亡被捕 狱中壮烈牺牲此后几年,李守纯奔走于西江、粤中、南路地区,及时向省委提供各地斗争情况,并秘密传达中央和省委的指示。在开展地下工作中,李守纯有时改扮成商人,将党的秘密文件夹在礼帽内;有时装扮成渔夫,将党的密件藏匿在鱼篓中……一次又一次成功地躲过了国民党宪兵的层层封锁和盘查,把中央和省委的指示与命令传达到全省各地下党组织,有力地推动了基层党组织的恢复和对敌斗争。

1944年6月,李守纯与其夫人陈志良在韶关市住所约见地下党同志时,因叛徒出卖,夫妻双双被捕入狱。

李守纯被捕后,关押在韶关市“基庐”。国民党把他列为重犯,单独监禁,并使用一切威逼利诱的手段,企图在他身上打开缺口,消灭粤北地区的共产党组织。所有的酷刑都用尽了,李守纯仍然坚贞不屈,从未向国民党泄露任何秘密。

在狱中关押一个多月后,因日军进攻韶关,抗日形势告急,国民党将关在“基庐”的共产党人押解去南雄。路上,李守纯一有机会就给同志们讲革命形势,指出不管情况多么险恶,国民党如何凶残,革命最终将取得胜利。他还向战友们打气鼓劲,说将来自己如果有机会出去,一定会加倍努力地为党工作,直到革命的最后胜利。

在国民党军的押送下,经过数天长途跋涉,李守纯带着满身的伤残到达南雄监狱时,不幸身患恶性疟疾。随着病情急速恶化,在8月的一个夜晚,李守纯牺牲于狱中,年仅36岁。

1985年2月24日,李守纯被广东省政府追认为革命烈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