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党史研究
中国共产党在佛山100年的光辉历程与历史启示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100年来,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共同富裕进行了不懈奋斗。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在党的领导下,佛山党组织带领佛山人民历尽艰难,始终不渝,艰苦创业,玉汝于成,在革命、建设、改革和奋进新时代的征程上,谱写了一部自强不息、顽强奋进的壮丽篇章。


100年来,党带领佛山人民勇于斗争,抒写了一部披荆斩棘、砥砺前行的奋斗史

    佛山是红色热土、改革前沿和创新之地,这里是罗登贤、邓培、陈铁军、廖锦涛等著名革命英烈的家乡,也是广东早期党组织的创建者、领导者和参与者“三谭”(谭平山、谭植棠、谭天度)的故里,“心忧天下、敢为人先”的佛山文化血脉蕴含着丰厚的革命斗争精神和改革创新的基因,在一代又一代人的接续奋斗中薪火相传。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领导了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最终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在佛山的反动统治。1921年春,广州共产主义小组成立后,派出先进分子到南海县佛山镇开展工人运动,建立了理发工会和土木建筑工会。翌年秋,成立了有6个基层工会的佛山工会联合会。在工人运动发展的基础上,1922年下半年成立了佛山第一个党组织——中共佛山组。佛山成为广东最早有党领导工人运动和最早建立革命工会组织的地区之一。第一次国共合作建立后,佛山农民运动兴起,1924年3月、5月分别成立的顺德县大良农团和南海县南浦农团军,被誉为“广东近南路有农民运动之起点”“日后农民自卫军的张本”。大革命失败后,中共南海县委贯彻八七会议精神,配合广州起义,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组织了农民赤卫军攻占大沥圩,包括县委书记陈道周在内的赤卫军指战员104人英勇牺牲,此役是党在佛山领导以武装斗争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开始。1938年10月广州沦陷后,党在南海、顺德、三水等地,建立了珠江人民抗日武装,独立自主地开展敌后抗日游击战争,有力地牵制了日、伪军,在战略上支持和配合了全国抗战。至1945年8月,在将近7年的艰苦斗争中,这支队伍不断发展壮大,从开始建立时的100多人,发展到2700多人,并建立了珠江纵队,成为华南敌后抗战的一支重要力量。解放战争爆发后,党在高明领导了公开反对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武装斗争,先后组建了新(会)高(明)鹤(山)武装基干队、新高鹤总队、粤中纵队第六支队等人民武装,并在近千平方公里的游击根据地尝试建立人民民主政权和开展经济建设。1949年10月,解放广东之役打响后,佛山各地党组织配合人民解放军解放了佛山,翻开佛山历史崭新一页。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佛山党组织紧紧依靠人民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在“一穷二白”的条件下迅速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并进行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期间,佛山经历了多次行政区划的调整,但一直在党的带领下不断前行,取得了历史性成绩。1950年成立珠江地委,带领人民群众进行了建立各级人民民主政权、巩固革命秩序,清匪反霸、镇反肃特,减租退押、土地改革,城市民主改革,整党建党等工作,使得珠江三角洲地区遭到破坏的国民经济得到了全面恢复。1952年成立粤中区党委,管辖珠江、东江、西江和粤中地区二十多个县、市,幅员十分广阔。粤中区党委贯彻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发展农业、地方工业以及文化教育事业,开展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在南粤大地确立起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1956年成立佛山地委,下属有珠江三角洲地区十几个县、市。佛山地委贯彻党的八大制定的路线、方针、政策,工农业、教育科技、文化体育等各项建设事业有了良好开端,并在此后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探索中继续发展,取得建成国家九大商品粮生产基地之一、建立全国第一家出口商品生产基地等许多成就,逐步构建起比较完整的地方工业体系,为加快佛山发展打下了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同时大力发展医疗卫生事业,消灭了血吸虫病、获得了“国家卫生城市”称号。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佛山党组织坚持以改革创新和扩大开放为动力,迎难而上,开拓进取,全面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辉煌成就。1983年佛山市委成立后,坚决贯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对外开放,对内搞活。20世纪80年代前半期主要以农村改革为重点,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放开农副产品流通,镇、村、经济社、联合体、个体户一起上,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后半期主要以城市企业改革为重点,全面推行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随着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和乡镇企业“异军突起”,佛山完成从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转型,南海成为全国“首富县”,顺德名列“中国农村综合实力百强县(市)”第一。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后,佛山市委以市场化改革为导向,以制度创新为中心环节,探索推行产权制度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大力发展以股份制为主要形式的混合型经济;推动行政管理体制和基层治理机制改革,简政放权,建立与基层发展相匹配的行政体制机制。佛山掀起新一轮改革开放热潮。1997年党的十五大后,佛山靠深化改革激发活力,增创“体制、产业、开放、科技、教育”新优势,推进了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两个根本转变,逐步完成了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型,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创出多个全国、全省第一,综合经济实力跃上新台阶,2001年佛山地区生产总值首次突破1000亿元大关。2003年佛山实行“一市辖五区”行政管理新体制,佛山市委抢抓机遇,围绕产业强市、文化名城、现代化大城市和富裕和谐佛山的城市发展定位,推动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制定实施农村工作“五十条”及9个配套文件,在全国、全省率先探索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深化企业改革,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推进劳动力、产业“双转移”和实施“两转型一再造”(产业转型、城市转型和环境再造)。至2011年,佛山经济总量位居全国大中城市第11位,现代化大城市的轮廓初显。

    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以来,佛山在推进高质量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等方面走在全省的前列。党的十八大后,佛山市委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深入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扎实推动经济社会改革发展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纵深推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三龙湾高端创新聚集区,推动“佛山制造”向“佛山智造”转变;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笃定心志发展制造业,聚焦降成本、提质量,推动佛山速度向佛山质量、制造大市向制造强市转变;以城市现代化促进产业高端化,实施城市升级三年行动计划和两年延伸计划,推动城、产、人、文融合发展,2015年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推行河长制、湖长制和环境保护“一岗双责”,加快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佛山,走出一条工业文明和生态文明发展之路。2019年佛山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0000亿元大关,成为广东省继广州、深圳之后第三座GDP 超过万亿元的城市。随着如期全面建成高水平小康社会,佛山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


100年来,党带领佛山人民勇于创新,抒写了一部敢为人先、敢闯敢试的探索史

    敢为人先、敢闯敢试是佛山人的精神特质,也是佛山文化的基因。佛山党组织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佛山具体实际相结合,与佛山优秀文化传统相融合,在困难和挑战面前不懈探索、实践、总结,在接续奋斗中不断继承、发展、创新,为佛山党组织完成不同阶段的历史任务提供强大的思想武器和精神支撑。

    佛山是马克思主义在广东传播较早、影响较深的地区之一。1920年,谭平山、谭植棠、谭天度在广州从事马克思主义宣传和创建广东党组织革命活动的同时,就把《广东群报》等革命刊物寄回家乡高明,积极介绍世界各国工人阶级斗争的消息和俄国十月革命的情况及其经验,宣传社会主义思潮。马克思主义在佛山的传播,使这里的进步分子看到了“新世纪的曙光”。他们以舍我其谁、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勇立社会历史发展的潮头,积极投身于工农运动和建党工作。南海县佛山镇进步知识分子王寒烬(曾用名王汉烬)和青年工人梁复燃(原名梁汝樵)很快就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在追求革命真理的道路上,两人志同道合,以寒烬复燃为名,表达内心坚定的革命信念。

    在血雨腥风的革命战争年代,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是敢为人先、敢闯敢试精神的一种重要体现。珠江人民抗日武装,在远离中共中央、孤悬敌后,长期遭日、伪军及国民党顽军夹击的极其艰苦的条件下,根据自己所处的具体环境及特点,主动灵活运用夜战、伏击战、袭扰战、麻雀战等人民军队的游击战略战术打击敌人,逐渐掌握了对日伪斗争的主动权。1941年以300军民战胜2000日、伪军,取得了西海大捷,成为珠江敌后抗战以来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范例。解放战争时期,南(海)顺(德)三(水)等县的党组织,冒着地下隐蔽斗争的重重危险,抓住时机,建立党控制的“白皮红心”乡、镇政权,并机智、大胆地利用“白皮红心”政权发行辅币,为革命筹措经费,极大地动摇了国民党在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反动统治,这些斗争与人民解放军在军事战场上的进攻和节节胜利互相配合、互相呼应,加速了国民党反动派政治上的垮台和军事上的失败。

    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敢为人先、敢闯敢试的精神表现为坚持实事求是、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表现为敢于战天斗地、改造山河的英雄气概。1960年冬,为解决因“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失误带来的农村经济困难,佛山地委研究制定了在粮食统购统销方面“包死上调任务到生产队”的大包干政策,并选定南海县大沥公社沥西大队先行先试。1961年春,毛泽东同志在广州主持召开中央工作会议,讨论和修订《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草案)》(简称“农业六十条”),会前到佛山视察工作。他在佛山停留的时间不长,但对地委书记杜瑞芝汇报的沥西大队“包死上调任务到生产队”的做法很感兴趣。事后,毛泽东同志三次向中央有关会议推介了沥西经验,对“农业六十条”的修订和完善起到了积极作用。为迅速改变佛山农业生产落后局面,党领导了围堤筑堰、修陂建塘等大规模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1970年,三千佛山儿女积极响应毛泽东同志“水利是农业的命脉”的号召,以“人定胜天”精神,奔赴珠海横琴中心沟围海造田,在缺乏现代机械设备和环境条件极其恶劣的情况下,肩抬手提,战狂风,斗恶浪,日晒雨淋,忍饥挨饿,历经数年,造出一片14平方公里的农田,缔造了现代填海工程的一项奇迹。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佛山是广东改革开放的“排头兵”。佛山人民以敢饮头啖汤,敢为人先的勇气劈波斩浪,先行先试。1978年初,顺德容奇镇委讨论决定与香港厂商合作办厂,在国内开启了“三来一补”对外贸易新模式。1982年,石湾利华装饰砖厂利用补偿贸易的方式全线引进国内第一条建筑材料自动生产线,开创了对外引进技术设备、改造传统产业的先河。佛山市委积极扩大开放,努力探索投融资体制改革,先后推出了“代理出口”“技术招标”“集资建桥、收费还贷”“以水养水、以电养电”等全国首创的创新举措,打破了佛山“既非经济特区,亦无特殊政策”的发展束缚,创造一个又一个“经济奇迹”,书写一个又一个“发展神话”,以“先行一步”的生动实践和丰富经验,深化了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探索。1992年春,邓小平同志在顺德视察,阐述了“发展才是硬道理”的历史论断,这是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成为邓小平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后,经济体制改革迈向深水区,核心和突破口就是产权。此时,经济总量已经进入全国20强的佛山再一次以时不我待、舍我其谁的责任担当为改革开放探路,勇闯“禁区”“无人区”。1993年美的公开向社会发行股票,成为全国乡镇企业中第一家上市公司。1999年鹰牌陶瓷企业成为中国第一家在新加坡上市的乡镇企业。在改革中,佛山探索出“靓女先嫁”、农村股份合作制等产权改革模式,为全国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提供了范本。佛山还以“自我革命”的勇气推动行政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其中,党政联动推进“大部制”改革,全方位优化政府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的职能结构,对全国地方行政体制改革具有特殊的借鉴价值。

    佛山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重要实践地。党的十八大后,习近平总书记首次赴地方考察就选择了广东,这次视察广东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佛山,他殷殷瞩望佛山“继续走在改革开放的前面,做改革开放的示范”。此后,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广东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批示,提出“三个定位、两个率先”“四个坚持、三个支撑、两个走在全国前列”“四个走在全国前列、当好两个重要窗口”等目标要求。遵照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批示要求,佛山吹响“改革再出发”的号角,继续发扬敢为人先、敢闯敢试的精神,围绕全面建成高水平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过程中的许多重大课题进行探索实践,持续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攻坚,推动佛山始终走在改革开放前列。2012年以来,佛山先后承担了建设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信息惠民、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发展、司法体制改革、知识产权保护、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自主创新、制造业转型升级综合改革等中央、省赋予的改革试点任务,形成了许多在全国、全省可复制推广的经验。党的十九大后,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部署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方案。在2020年视察广东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广东要“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走在全国前列、创造新的辉煌”。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蓝图擘画,为佛山新发展提供根本遵循。面向“十四五”,佛山坚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围绕总书记赋予广东的“总定位、总目标”,深化落实省委“1+1+9”工作部署,紧抓“双区”建设、“双城”联动、“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机遇,高水平参与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推进市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经济行稳致远、社会安定和谐,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开好局、起好步,继续走在改革开放的前面,做改革开放的示范,争当全省地级市高质量发展领头羊。


100年来,佛山党组织勇于自我革命,抒写了一部百折不挠、忠诚担当的建设史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佛山党组织带领佛山人民向反动势力与旧政权进行了前赴后继、不屈不挠的斗争。佛山是全国、全省建立党组织较早的地区之一。继中共佛山组之后,1924年冬成立的中共顺德县支部,是广东省最早的四个县支部之一,1926年、1927年三水、高明、南海县党支部先后成立,各地的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革命面目焕然一新。大批的共产党人始终忠诚于党的信仰,忠诚于党的组织,忠诚于党的事业,在佛山这片土地上谱写了感天动地的英雄壮歌。顺德县党支部书记、青年炭业工人李民智变卖祖屋作革命活动经费。三水县党支部委员陆伟昌义无反顾地投身农民运动,没收抚养他长大的地主富商叔父在阁美村家乡的全部家业交给当地农会,被当地群众赞誉说“东江有彭湃,西江有陆伟昌”。佛山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践行了他们对党的忠诚,对革命事业的担当。南海的张云峰烈士身陷牢狱坚贞不屈,牺牲前在给妻子的家书中说“我是笑的死,不是哭的死”。高明的黄仕聪烈士就义前把刑场变成宣传共产主义的课堂,他对着群众说“我们有共产党的领导,革命一定会胜利”。正是这种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勇于担当、百折不挠的革命精神,使得我们的党在长期艰苦卓绝的奋斗中,历经曲折而不畏艰险,屡受考验而不变初衷,由小到大,由弱变强,不断发展壮大。到1949年10月佛山获得解放时,南海、顺德、三水和高明等地的基层党组织有80多个,党员有550多人。

    新中国成立后,佛山党组织带领佛山人民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道路的探索中曲折发展。1951年珠江地委、粤中区党委针对官僚主义、命令主义和贪污腐化等问题开展整党整风,结合“三反”和土改进行整党建党,对城镇、农村党组织进行全面整顿和党员重新登记,在此基础上吸收先进分子入党和发展党的组织。经过三年多的整党建党,党的队伍更加壮大,党的组织和党员分布更加普遍,党和群众的关系更加密切。1956年底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佛山各县、市纷纷召开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党员代表大会,产生了各地的第一届县、市委,为各地进入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坚实的政治思想、组织基础。1956年至1965年十年社会主义建设期间,尽管受到“左”的错误思想干扰,但党的组织不断发展,党员人数不断扩大。“文化大革命”期间,佛山各地党组织虽一度遭受严重冲击,但坚持队伍不散、基础不倒,并通过整党建党、落实干部政策逐步得到恢复。到1978年佛山有基层党组织6000多个,党员13万多人。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进程中,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一批又一批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优秀共产党员涌现出来。他们坚定不移、矢志不渝,以崇高的精神、无私的奉献为党和人民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三水县芦苞农民、共产党员黄耀芬,不顾生命危险只身潜入洪水堵塞漏洞,使堤围化险为夷,成为1950年全国十大抢险英雄,受到毛泽东同志的亲切接见。1971年,在物资极度短缺的艰苦条件下,顺德县动员7000多名青年兴建甘竹滩发电站工程。各基层党组织发挥战斗堡垒作用,激发广大青年党、团员的创造力,电站里小到螺丝钉,大到发电机组、铣床都是自己制造,自力更生建起了我国第一座微水头发电站,形成了艰苦奋斗、勇于创新的“甘竹滩”精神。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佛山党组织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断加强党的建设。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新时期,也开启了党的建设的历史新时期。佛山地委坚决贯彻执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推动实践标准问题大讨论,解放思想、拨乱反正、落实各项政策,加强民主集中制建设,解决历史遗留问题,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推进“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为内容的干部队伍“四化”建设,加大了干部队伍的管理和建设力度,较好地实现了新老干部之间的合作与交替。1983年佛山地区和佛山市党政机构合并,实行市领导县体制,成立佛山市委(地级)。佛山市委在组织开展以学习新党章为主要内容的党员教育活动的基础上,在1985年至1986年,用两年时间进行了整党整风,统一了思想、整顿了作风、加强了纪律、纯洁了组织。进入20世纪90年代,佛山市委着眼于推进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开展“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的“三讲”教育。党的十六大后,佛山党的建设致力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不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着力培养跨世纪的中青年干部,大胆提拔在经济建设中敢于开拓创新、政绩突出的优秀干部。实施固本强基工程,加强“两新”组织建设,组织“十百千万”干部下基层驻农村。佛山三批干部共2300多人先后挂点驻村,与群众同学习、同劳动、同生活,为农村的经济社会发展注入生机和活力。2012年底,佛山有基层党组织1.3万多个,党员26万多人。

    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党在新的历史起点以改革创新精神深入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全面推进从严管党治党,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得到全面加强。党的十八大后,习近平总书记第一次到广东视察,在顺德黄龙村提出了“农村党建要让群众更满意”的殷切希望。从2013年起,佛山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坚定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任人唯贤,建设忠诚干净担当高素质干部队伍; 加强党的建设向基层延伸,实施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各领域基层党组织建设全面覆盖、全面进步、全面过硬。近年来,佛山结合基层实际,大胆改革、务实创新,积极探索出“织密党建网络,引领乡村善治”“办事有清单,干事有底气”的党建品牌,连续入选2019、2020年全国乡村治理典型案例;同时织密加强“行政村党组织—网格(村民小组)党支部(党小组)—党员联系户”三级党建网格的组织体系。一大批优秀的佛山共产党人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顽强拼搏、不懈奋斗,展现了新时代党员干部的铁肩担当。退役军人潘柱升放弃自己在贵州打拼多年的事业,接受了家乡党组织的邀请,回到紫南村担任村支书,带领村民致富奔小康,使紫南村很快成为中国十佳小康村。任职期间,潘柱升勇于担当、无私奉献,他向村民作出了“四不”承诺:不在村里租一寸土地、不在村里办一个企业、不拿一分钱工资、不在村委会安排一个亲戚。2016年,潘柱升被评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2020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佛山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积极投入疫情防控阻击战,用三个多月的时间实现本地确诊病例清零,确诊病例100%治愈,实现患者零死亡、医护人员零感染,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大考中交出了一份出色的答卷,彰显了各级党组织的凝聚力、向心力、战斗力和共产党人不惧艰险、敢于斗争、忠诚担当的精神。至2020年底,佛山市有基层党组织1.8万多个,党员总数超30万人。


党在佛山百年历史的启示

    中国共产党在佛山100年的光辉历程,凝聚了宝贵的历史经验,蕴含丰富深刻的历史启示。

    必须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党政军民学,东南西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党的正确领导为佛山革命、建设和改革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中国共产党佛山100年历史表明,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维护得好,佛山的各项事业就能顺利发展。因此,我们要坚决维护党中央定于一尊、一锤定音的权威,始终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自觉把“两个维护”贯彻到佛山工作全过程各方面、落实到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日常行动上。

    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也是一部解放思想、不断创新的历史。中国共产党在佛山100年的实践证明,无论是在革命、建设还是改革时期,党能够带领佛山人民取得一个又一个的胜利,归功于努力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佛山具体实际相结合,归功于坚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相统一。解放思想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我们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带领佛山人民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伟大胜利。

    必须坚持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充分发挥“杀出一条血路”的改革创新精神。党领导佛山人民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敢于与反动势力和旧政权作斗争,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坚持实事求是、真抓实干,在改革开放时期敢为人先、敢喝“头啖汤”,在党的十八大以来争当全省地级市高质量发展的领头羊的历程,充分体现佛山自身发展的特色和亮点。唯有继续弘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改革创新精神,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勇于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才能激发新时代改革开放的强劲动力,大胆探索,在创新发展上抢占制高点,奋力闯出一条佛山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充分发挥群众首创精神。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我们党长期执政的最大底气。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峥嵘岁月,党依靠佛山人民支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巧妙地打击敌人,保护自己;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党依靠佛山人民发挥首创精神,先行先试,先行一步抢得发展机遇。中国共产党在佛山的实践证明,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我们要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充分释放全社会的最大活力和动能。

    必须勇于自我革命,坚定不移地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正视问题、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精神是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属性,是党的最鲜明的特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打铁必须自身硬。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中国共产党在佛山100年的实践证明,只有始终秉持正视问题、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精神,才能一次次在危难和挑战面前实现自我超越,始终成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坚强的领导核心。我们要不断增强党组织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为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的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和组织保障。

    百年恰是风华正茂,未来仍需风雨兼程。站在历史和未来的交汇点上,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坚定理想信念、树立历史思维、砥砺政治品格、厚植人民情怀、强化责任担当,努力把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工作的殷殷嘱托全面落实在佛山大地,为广东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走在全国前列、创造新的辉煌作出佛山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