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当前位置:学习教育>史海钩沉
省港大罢工持续十六个月,写下反帝爱国的厚重一笔
时间:2020-10-29 来源: 作者: 丰西西

最近,位于广州东园横路的省港大罢工纪念馆改造提升项目设计施工总承包开始招标,引发社会关注。

1925年6月,震惊中外的省港大罢工爆发,持续一年零四个月的罢工,参与工人总数多达25万人,在中国工人运动史和世界工人运动史上都产生了空前的影响。

本期《初心粤迹——中共广东百年史话》为您讲述省港大罢工的故事。

                                                       罢工示威者(资料图片)

“五卅惨案”推动省港大罢工开展

第一次国共合作后,广东工人运动高潮迭起。1925年5月30日,上海发生“五卅惨案”。

5月31日晚,中共广东区委召开党、团员大会,报告了“五卅惨案”的经过,决定组织“临时委员会”,联络工、农、商、学和青年军人等革命团体举行示威游行,并筹划在省港两地举行大罢工声援。

6月上旬,中共中央广东临时委员会指派邓中夏、黄平、杨殷、杨匏安、苏兆征五人组成“党团”,作为罢工的指挥机关,前往香港组织罢工。

“党团”成员深入香港各工会团体,开展宣传发动工作。短短数日后,工人们纷纷赞成举行罢工,香港各工会成立了以苏兆征为干事局长的全港工团联合会,具体负责组织香港工人罢工。

与此同时,中共广东区委又指派冯菊坡、刘尔崧、施卜、李森、林伟民、陈延年组成“党团”,并指派冯菊坡、刘尔崧、施卜到沙面英法租界再次发动罢工。

1925年6月19日,由香港海员工人首先发难,印刷、洋务、码头搬运、清洁、医务、邮务等工会随即响应,震惊中外的省港大罢工爆发。

先后有20多万人加入了罢工行列,其中有10余万人离开香港,返回内地。

在广州,工人们也遥相呼应。6月21日,沙面租界3000多名中国洋务工人也宣布罢工,集体离开沙面,返回广州市区。

接着,在广州市区的英、日、美、法的仓库工人,洋行工人和外国人住宅雇佣的中国洋务工人,也纷纷加入罢工行列。

沙面罢工工人还组织了工人纠察队,对沙面实行封锁,把守东桥、西桥及沙基沿岸,不许船艇出入。

罢工爆发后,香港陷入一片混乱。机器停转、轮船停开,车辆停驶、商务停顿,加上交通断绝,整个香港垃圾堆积如山,粪便满街横流。

“单独对英”策略沉重打击了港英

6月23日,广州民众联合召开反帝示威大会,会后举行大游行,当游行队伍途经沙面对岸的沙基路时,沙面租界当局竟下令开枪射击,当场打死50多人,重伤170多人,这就是骇人听闻的“六二三”惨案,又称“沙基惨案”。

惨案发生后,广东各地群情激愤。罢工工人在广州组织了罢工工人代表大会,又设立了省港罢工委员会,作为罢工的最高指挥机关,苏兆征任罢工委员会委员长。

随着罢工斗争不断深入,罢工委员会也不断调整策略:取消“特许证”制度,仅以“凡不是英货、英船及经过香港者,可准其直接来广州”为原则,实施“单独对英”的中心策略,从政治上分化、瓦解帝国主义之间的防线,有效地拆散了港英与各国之间的联合同盟,进一步孤立、打击港英帝国主义。

之后,外商(英商除外)与广东的经济贸易日趋正常。

罢工不断加剧,香港总督史塔士束手无策,被英国政府以“办事不力”解职。新接任的港督金文泰拒绝工人们提出的复工条件,甚至单方面宣布停止解决罢工的谈判。

为此,1926年2月,中共广东区委再次发动留港工人、市民发起第二次罢工,又有一万多人离港返回内地。与此同时,广州各界民众也发起第二次“援助罢工周”。省港大罢工的斗争呈现“白热化”的新形势。

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誓师北伐,中共广东区委、全国总工会、省港罢工委员会商量研究,认为在维持罢工工人利益的原则下,必须采取主动步骤停止封锁,结束罢工。

1926年10月10日,中共广东区委发表《为省港罢工自动的停止封锁宣言》,省港罢工委员会也发表《停止封锁宣言》。

这一天,广州市30万民众举行盛大集会,拥护停止封锁、结束罢工的决定,至此,省港大罢工宣告结束。这次历时16个月的罢工,在政治上、经济上给帝国主义以沉重打击、对巩固广东革命根据地起了巨大作用。(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资料来源:《中共广东历史简明读本》

总策划:杨建伟 林海利

总统筹:易立 孙璇

执行统筹:谢涛 林洁

中共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室与羊城晚报联合出品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