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闽粤赣边纵队成立75周年”学术研讨会征文启事 2023年度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党史特别委托项目申报通知
在这里,追寻广州起义留下的历史印记
时间:2021-03-02 点击数:[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来源:南方+ 作者:

二月的广州暖意渐浓。走进广州起义烈士陵园(下称“烈士陵园”),在青松翠柏间,高大的木棉傲然挺立,鲜红的花朵迎着阳光绽放。只见一名游客拾起掉落的红棉摆放在广州起义纪念碑前,伫立默哀。

1927年12月11日,广州起义爆发,并迅速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城市苏维埃政权——广州苏维埃政府,被誉为“东方巴黎公社”。经过三天激战,起义失败,5700多名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惨遭杀害。

94年后,南方日报、南方+记者蹲点烈士陵园,追寻广州起义留下的城市印记,回望这段壮烈而峥嵘的革命历史。

建立中国第一个城市苏维埃政权

沿着宽阔的陵墓大道往前走,尽头便是高耸的广州起义纪念碑:一只巨手高擎步枪,冲破三块大石直指云天,象征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广州起义冲破“三座大山”的压迫,以武装夺取政权,彰显“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真理。

                   两名小学生在广州起义纪念碑前敬礼。

蹲点多日,偶遇不少游客。男女老少,走到纪念碑前,都自发举起右手敬礼。园内的“英雄花”木棉花开得正烈,游客捡起落花,献给烈士。置身这样的场景,让人切身感受到红色基因在代代传承。

1927年12月11日,中国共产党在广州领导工人、农民和革命士兵发动广州起义,反抗国民党反动派。凌晨,中共广东省委书记张太雷和叶挺、恽代英、叶剑英、杨殷、周文雍、聂荣臻、陈郁等领导发动了广州起义,并迅速占领了广州珠江北岸绝大部分市区,在原广州市公安局所在地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城市苏维埃政府——广州苏维埃政府,被誉为“东方巴黎公社”。

如今,在广州市起义路200号之一,昔日的“广州公社”旧址已经成为广州起义纪念馆,当年广州苏维埃政府就设立在这里。走进展厅,一条鲜红的红布带首先映入眼帘。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副馆长谢莹告诉记者,这是纪念馆最重要也最有标识性的一件藏品。广州起义时,每位参与起义的人员都要求佩戴一条红布带,作为识别身份的标志,它也是广州苏维埃政权的象征。

广州苏维埃政府成立后,颁布了一系列代表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纲领法令。但随着国民党广东当局以绝对优势兵力疯狂反扑,广州起义军遭到重挫,损失惨重。3天后,起义军从广州撤出,分别转移至海陆丰、广西、韶关等地。

广州起义虽以失败告终,但它仍是“中国无产阶级建立苏维埃政权之英勇的尝试”,首次公开打出工农红军的旗号,并和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一起,使中国革命从此“进入了创造红军的新时期”。

广州起义期间,5700多名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惨遭杀害,部分烈士遗骸丛葬在红花岗。

新中国成立后,广东省和广州市政府决定在红花岗修建烈士陵园,1958年正式对外开放。


                      广州公社烈士之墓。

雕像重现“刑场上的婚礼”

蹲点期间,记者细细走访陵园,重温历史篇章。在讲解员的带领下,一一参观广州起义纪念碑、广州公社烈士之墓、叶剑英纪念碑、“刑场上的婚礼”雕像纪念广场等地。

这其中,“刑场上的婚礼”雕像纪念广场和血祭轩辕亭讲述着烈士周文雍和陈铁军英勇的革命事迹和凄美的爱情故事,感人至深。

                  “刑场上的婚礼”雕像。

1927年,周文雍和陈铁军受党的派遣,假扮夫妻参与准备广州起义,在共同的战斗过程中,他们产生了真挚的爱情。由于叛徒告密,两人同时被捕,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和以高官利诱,他们毫不屈服。

最终敌人无计可施,宣判周文雍和陈铁军死刑。临刑前, 周文雍将围巾披在陈铁军身上,握着她的手。枪声响起,两位英雄倒下了,临终不屈的周文雍,在尚未绝气的时候,顽强地抬起头来,用尽全身的气力呼喊道:“同志们,革命到底!”

广东仲元中学学生罗瑞琳、河南省新乡学院学生马玉乔等游客到烈士陵园参观,细细了解这段凄美的爱情故事,打算为其创作剧本、展开调研。

走进广州起义展览馆,多位游客驻足研读烈士游曦的故事。

广州起义中,游曦担任教导团中唯一一个女兵班的班长,带领女兵班奉命在珠江北岸的长堤阻击敌人。1927年12月13日,敌人越过珠江,女兵班与起义军总指挥部失去了联系,没有接到撤退的命令,还在长堤的一个街垒死守。两天两夜粒米未进、滴水未沾,子弹所剩无几,形势危急,但游曦带领女兵们誓与阵地共存亡。

在生命的最后一刻,游曦看着战壕里负伤的战友们,指着飘扬在阵地上的红旗,沉重而坚定地说:“只要有一个人活着,就要高举这面红旗,与敌人血战到底……”她话音刚落,敌人又疯狂地扑来,年仅19岁的游曦和战友们与敌人激烈搏斗,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记者还面对面采访了烈士后人,聆听英雄故事。广州起义领导人之一杨殷烈士的曾外孙女崔淑敏说,作为烈士后代,每每瞻仰广州起义纪念碑、听到国歌,她都很容易感动落泪,也备受鼓舞。这,就是榜样的力量,革命精神的力量。

                广州起义领导人之一、烈士杨殷的曾外孙女崔淑敏。

每年约600多万人次游客到此缅怀烈士

“广州起义的枪炮声虽已远去,红色精神仍代代传承。”烈士陵园办公室主任何秀婷介绍,烈士陵园每年约接待学生、社会各界人士600多万人次。

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广州起义烈士陵园守正创新,打造网络直播讲解平台,参与人数达140余万;在去年疫情防控期间创新开展“云祭扫+代祭扫”,吸引60余万群众参与。

                   血祭轩辕亭。

今年是建党100周年。烈士陵园正发起“寻找烈士后人”、叶剑英同志诗词青少年书法作品征集等系列活动,进一步扩大广州起义的社会影响力。

在广州起义纪念馆,“红色文化轻骑兵之追寻革命足迹”等一系列有特色的宣传活动即将启动。广州起义纪念馆今年还计划对“广州起义”基本陈列的四个重点展项进行声光电技术提升改造,预计5月份改造完成并向公众开放。

硝烟已散,枪炮声已远,但昔日广州起义的英雄壮举和革命精神,早已融入中华儿女的血脉之中,汇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期待有更多青少年走进广州起义烈士陵园,学习红色历史、继承先辈遗志、高举信仰之旗、践行红色精神,在新时代肩负起属于这一代人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担当,尽显豪情壮志,书写时代荣光。

责任编辑:陈孟君